军迷圈

东风17被瞬间碾压?普京发布的20马赫大杀器传已量产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贞观工作室

3月1日,俄总统在国情咨文中发布6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6大“末日级”武器装备。其中“先锋”高超音速滑翔武器(HGV)武器系统无疑是其中极具意义的一个型号,普京宣称“它可进行几百公里的大型机动来闪躲防空反导系统,并像‘流星’般以米级精确度命中目标”。

更重要的是,俄新社引述的消息称“先锋”已经开始批量生产,这就意味着在我国的东风-17之后,又有一款使用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投入使用,对美军反导系统产生强大冲击。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款“先锋”及其背后的信息。

俄罗斯宣称 “先锋”导弹已经开始量产,从动画中可以看到升力体外型的滑翔弹安装在导弹的弹鼻内,火箭燃毕后才打开弹鼻罩,让滑翔弹以无动力滑翔方式在大气层顶端飞行,并以气动力进行高超音速机动来闪避导弹阵地

从普京演讲以及俄军将领的后续介绍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先锋”导弹的主要细节:,

1,高超音速滑翔器由于空气震波与摩擦生热的作用,其温度可达数千度,因此发展耐用的抗热材料是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俄罗斯宣称其高温复合材料已可达摄氏1600~2000度;

2,高超音速的流场环境相当复杂,控制面要能精确控制又不增加阻力的难度很高,俄罗斯宣称解决了这个问题;

3,高超音速震波的高热会将空气与表面蒙皮解离成等离子,对无线通信造成屏蔽,俄罗斯宣称用新型复合材料解决了这个问题。

高超音速滑翔器利用大气滑翔的特性,一方面它可改变水平弹道,使太空预警卫星无法用火箭初始弹道来估算出未来落点;另一方面是它几乎全程在大气层顶端飞行,中段反导系统完全无法拦截,只能靠海基与陆基的末段反导系统拦截。但后者的拦截距离短,高超音速滑翔器可用水平机动绕过

从这些说明可以看出,“先锋”主要技术特性与美国空军的“猎鹰”(FALCON,本土发射和实施武力)计划几乎相同,其也是7000千米以上的高超音速滑翔器,弹道可水平偏移3000千米远。

其实美国早上世纪50年代就曾启动机动再入弹头与高超音速滑翔器的研究方案,并于1966年成功试射史上第一枚远程高超音速滑翔器。2003年,为了所谓“全球反恐需要”,小布什政府又重提高超音速滑翔器计划,希望能将洲际弹道导弹改装成一小时内攻击世界任何角落的“实时全球打击”武器。

美国空军与DARPA合作的“猎鹰”高超音速滑翔器计划中发展的第二代滑翔器(HTV-2),其极速达到20马赫,表面由碳基复合材料制成,最高耐温达2000度。图中可看到尾部具有两片偏流板可控制姿态,使其弹体可产生高G机动的升力

美国重启高超音速滑翔器研究主要是几个原因:

1,其飞行全程都可用气动面修正弹道以达到米级命中精度,光靠动能就足以穿透地下工事;

2,克服等离子屏蔽的问题就能用卫星数据键发送命令,例如更改目的地或放弃行动;

3,可水平改变航线以绕过敏感国家领空。,

空军的“猎鹰”计划适用洲际弹道导弹作为发射载具,使其射程可达11000千米以上,足以瞄准全球任何一点。但也因为发射火箭的动能大,其极速达到20马赫,对材料与气动设计的要求都很严苛,在2010与2011年的两次测试都无法飞完全程。因为美国对此类武器并不是很上心,“猎鹰”测试2次后便没有进一步发展;此外,美国陆军的AHW先进高超音速武器计划则用中程弹道导弹作为推进载具,使射程缩短为3500千米,滑翔距离约2500千米,极速只有8马赫左右,因此对材料与气动设计的要求低得多,目前试射成功一次,失败一次。

有消息说,东风-17是东风-16使用高超音速滑翔武器的发展型号

关于中国的高超音速滑翔器,美国媒体曾于去年引述情报界的消息称,中国的高超音速滑翔器已经问世,编号为东风-17。另据此前的报道,中国进行此类测试的直线距离约在1250~2100千米之间、飞行极速约10马赫,数据上“明显逊色”于美俄计划,但与它使用东风-21型中程弹道导弹作为载具的传闻相符。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的相关武器远落后于美俄呢?未必,我们首先还是得从背景和需求来看这一问题。对美国而言,从陆上发射的2000千米射程太短,希望是从本土发射可以打到中东,或是从太平洋发射可以打到中国内陆;对俄罗斯而言,由于中导条约禁止发展射程500~5500千米的陆基中程武器,因此要发展就要发展“猎鹰”等级的20马赫武器以达到洲际导弹射程。

可对中国而言,第一、二岛链范围内是目前的核心着眼点,也都在“东风”系列中程型号导弹的涵盖范围,因此先发展中程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自然是难度较低,又有最高的效益。在此基础上,未来必然会发展射程更远的型号,甚至可能已经取得进展。

中美高超音速滑翔器飞行路径比较,美国空军HTV-2的试射从美国加州发射到瓜加林环礁,直线距离约7700千米,大气层滑翔距离约5900千米(上);陆军AHW计划从夏威夷发射到瓜加林环礁,直线距离约3700千米(中);网友根据飞行管制区域推测2016年东风17型测试的直线距离为2100千米,是目前观测到最远的一次(下)

无论如何,如果“先锋”真的已经投入量产,那么它将与中国的东风-17一样是最早的高超音速滑翔武器。这对于美国正倾力构建的反导系统,无疑是重大挑战。

那么有人肯定会问,美国人怎么就不搞类似武器呢?难道是搞不出来么?当然不是,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美国的强大军力和隐身技术的巨大优势,这让美军不一定非得用高超音速武器才能穿透敌人防御。因此我们就能看到,在美军今年编列的2019年预算中只有2.57亿美金是高超音速武器相关,远不如下一代隐身轰炸机或战略核潜艇。

高超音速武器在大气层顶端的滑翔阶段受到大气阻力影响会逐渐减低速度,以“猎鹰” HTV-2为例,其在火箭烧完的最大速度虽然达到6000m/s以上(约20马赫),但在飞行5500千米后可能降低到2000m/s(约6马赫)。因此高超音速滑翔器仅对中段反导系统有绝对克制效果,目标区如果有先进的末段反弹道系统仍可将其击落

不过,美国显然也已经发现到高超音速武器可能对其经营多年的中段/末段反导网产生威胁,已经开始进行高超音速防御技术的研发计划,目前已知的主要项目是提升卫星探测的能力,拦截方面现有的系统优化后还是能胜任。据悉,美军将会于近期向国会介绍准备如何对抗中、俄的超高音速滑翔武器。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