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十分严峻:留给中国商飞CR929的时间不多了

军迷圈
文|利刃军事
近日,卡塔尔航空接收了空中客车公司的首架A350-1000客机生产型。卡塔尔航空一共订购了37架A350-1000,而这架首先交付的A350-1000已经在日本和新加坡等地做过巡回展示,算是拉开了2018年度空中客车公司"A350攻势"的序幕。
图为在法国图卢兹拍摄到的,正在做飞行测试的四川航空A350客机。
在此之前,中国国际航空早已于2010年敲定引入10架A350,是该机最早的国内客户。中国东方航空和中国南方航空也各引入了20架,都将于2019年之前交付使用。除此之外,四川航空、海南航空和首都航空也各购买了相当数量的A350,预计2018年国内各航企将到货数十架A350,算是一个"空客高潮"。
图为全日空的首架波音787。
运行了20多年之后,波音777作为首款"宽体双引擎远程客机"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当然,和CR929在同一体量线上的波音777是一款经典产品,还未到全数退役的年限,因此波音公司暂时只将787列为取代767和A330的短身机型,暂时还没有取代波音777型的想法。
但空中客车公司可不这么想,于是全新设计的空客A350XWB应运而生,瞄准的就正好是未来二十年的跨洋洲际客机市场。
图为国航首架A350XWB。国航的A350飞机将执飞北京-广州这样的热点大容量航线,这也是CR929在设计时考虑的"目标航线"之一。
除此之外,另一个购入A350系列客机的四川航空则把目光放得更远。据公开报道称,四川航空将在年内开通成都飞特拉维夫(以色列)、哥本哈根、圣彼得堡、开罗和波士顿的跨洋航线,这些航线距离远容量大,暂时都只有A350XWB系列客机能够胜任,而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走出去",对跨洋航线有较大需求的中国各航空公司也就只能选择A350或波音787增程型,为欧美两间巨型航企贡献了天文数字般的利润。
图为滑出厂房的中国商飞C919客机。
当然,国内各航空公司选择国外产客机也是迫不得已。已经在量产交付阶段的ARJ-21支线飞机"机如其名",只能载着不到一百人在一千公里左右的航线上运转,根本无法执飞国际航班或跨洋航班。
而项目进展顺利的C919客机,在体量上也就和美制波音737系列和欧制空客A320系列对标,充其量也就是执飞国内干线航班,其航程、空间和舒适程度根本上不了台面,更何况ARJ-21和C919两款客机在2020年攒一起也无法做到年均出货10架,这不是航空公司不爱国,实在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图为波音707(近)到波音787(最远)一大家子的合影。注意最近的波音707实质上是私人企业欧米茄航空拥有的KC707加油机,在翼尖携带了两个加油吊舱。
在上图中,读者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波音737(从近到远第四位)和波音777(倒数第二位)之间的体量差距,而事实上C919和ARJ-21在客机市场上依旧是属于"小飞机"的范畴,真正的大飞机还得看CR929、波音767、777、747和787一类。
图为C919和CR929的侧面尺寸对比。
在90年代,中国错失了多个和外国合作开发大飞机的机遇,因此也就错过了未来20年的大飞机市场。
而在未来一二十年里,在洲际大客机市场里呼风唤雨的要么就是现在光鲜亮丽的空客A350XWB,要么就是后发制人的波音787增程型。而中俄合作的CR929或许还要整整十年才能出货,届而时拦在挑战者面前的还能是A350XWB和787两位老将吗?(利刃)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