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直20飞机为什么和黑鹰长得那么像?外媒总算说了大实话

军迷圈

关注

文|军情视野

直-20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款先进的10吨级中型通用直升机,自2013年12月23日首飞以来一直受到外界广泛关注。近日,网上出现了涂刷军徽的直-20直升机进行飞行的清晰照片。此外,直20在中航工业试飞院停放的正面高清照片也出现在网上。这些情况说明直-20的面纱正逐渐被完全掀开。外国媒体认为,直-20是我国直接参考美国“黑鹰”直升机研制的一款新型10吨级通用直升机,不仅填补了我国在这个级别直升机的空白,而且标志着我国的直升机技术有了很大进步。“黑鹰”直升机代表了国际上10吨级直升机的最高水平之一,在研制直-20直升机之前,我国10吨级直升机选型曾还有一个类似于欧洲NH-90直升机方案(下图(b)II型通用直升机),但经过综合对比和研究,最终决定采用类似于“黑鹰”直升机的方案,但必须指出虽然两种直升机长得很像,但直-20的内部结构和“黑鹰”直升机完全是两种直升机,直20借鉴的只是进过长期实践得到验证的一些设计思路。

对直升机来说,桨毂、桨叶、涡轴发动机、减速器是最关键的几项技术。根据已有信息判断,直20采用了钛合金球柔性桨毂、先进复合材料桨叶、新构型弹性元件,整个旋翼系统的技术水平与欧美最新的直升机旋翼系统相当。与“黑鹰”的旋翼采用4叶桨不同的是,直20的旋翼采用了5叶桨。更多的桨叶意味着更大的升力,或者更小的直径,或者更低的转速(可以降低噪声和振动,或者为增速留有空间)。在发动机功率相同的情况下,多1片桨叶则能提供的升力就更大;或者在发动机功率较低的情况下,依靠增多桨叶数量来弥补发动机功率不足,保证直升机有足够的升力。直20的旋翼增加1片桨叶,主要是为了提高升力,以适应高原环境需求。当然,直20的旋翼转动时的噪声也比较低,有利于隐蔽飞行。

图片鸣谢@鼎盛威猛提供。

要具备出色的高原性能,除了先进的旋翼系统,还要发动机的功率够大。直20采用的是2台1600千瓦涡轴10发动机,功率超过了“黑鹰”最新型号UH-60M的T700-T6E的1577千瓦,更明显超过了我军现役“黑鹰”的T700-CT7-2D涡轴发动机的1200千瓦。由此可知,直20的高原性能妥妥超过“黑鹰”。

旋翼除冰技术曾经是发达国家对我国封锁的一项关键技术。据直升机所总设计师、航空工业首席技术专家邓景辉介绍,旋翼除冰技术的关键是通过对复合材料内埋加热组件的热功率密度进行精准控制,如果温度高了可能烧坏桨叶,温度低了又无法除冰,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此外,加热组件埋在桨叶中,如何在桨叶高速旋转下保证组件的寿命和可靠性,涉及的技术问题非常复杂,因此也成为了美国和法国的不传之秘。但是我国技术人员经过努力,最终攻克了这项先进的旋翼除冰技术。直20的座舱非常先进,采用了综合航电技术和电传操纵技术,整个座舱完全实现了“玻璃化”,各种信息都显示在大尺寸彩色多功能液晶显示屏上,而传统的机械仪表则已经看不到了。这样一来,飞行员的操作负担大幅减轻,而信息感知能力却得到了飞跃性的提升。

图片鸣谢@ZUCKTWR提供。

直20在未来必然是中国陆航的通用直升机主力,其在设计上没有参考运量和装载灵活度都比较大的米-17/171,而是运量相对较小、装载灵活度较低的“黑鹰”,除了看中“黑鹰”总体设计比较先进、高原和高温环境适应性强、便于空运之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易于变型。美国的“黑鹰”迄今已经发展出了特种战型、电子战型、突击运输型、搜救型、舰载型等,能够同时满足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空军的不同需求,极大地减少了直升机型号、采购和使用成本、勤务负担。因此,直20在设计上参考“黑鹰”,未来也会发展多种变型,以满足陆航、海军和空军的需求。

从今日网上曝光的清晰照片来看,直20机头雷达罩有防雷条,机身侧面有绞车,机身后部两侧有导弹逼近告警接收机,机身与尾梁相交处的上方有红外抑制器、两侧有干扰弹发射装置,而且机身后部两侧和机身底部涂刷了军徽,显然其最低程度也已接近生产型,这意味着直20进入我军正式服役指日可待,或者有可能已经进入我军进行试用。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