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054A护卫舰入列已有10年,主要有两个改进方向

军迷圈
文|雷曼军事现代舰船
2008年1月, 054A型导弹护卫舰首舰加入东海舰队服役。作为我国的我国第三代导弹护卫舰,054A型以均衡全面的性能、相对于其排水量而言极高的作战效能,获得了海军的肯定。从2008年至今,054A型护卫舰已有20多艘服役,最终的总建造数量可能超过30艘。今年也是054A加入海军10周年。随着武器装备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也到了讨论054A的后续改进型号(按照编号规律,最有可能叫做054B)的时候。那么054系列护卫舰应该如何改进,改进的主要方向又是什么呢?
从054型护卫舰开始,中国海军的护卫舰骤然开始了大型化的过程。054/054A型护卫舰的排水量已超过了中国第一代051型导弹驱逐舰。作为一型满载排水量超过4000吨的导弹护卫舰,054A型无论续航力和适航性、防空作战能力、反潜作战能力,还是反舰作战能力,均全面超越海军现役051型驱逐舰,甚至大部分性能超越了国产第二代052型导弹驱逐舰,这也是054A得以“下饺子”般大量建造的原因。
然而,正如克里夫·罗伯逊的名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054A型护卫舰强劲的性能让海军爱不释手,在过去的10年里,054A型护卫舰超高的出场率,也使得海军对护卫舰这一舰种如何使用有了新的理解,至此,不断扩展的任务需求,又转过来催生了对054A型护卫舰的改进需求,这可以说是使用方与设计方互相促进的过程。
054A在服役后,海军对其的使用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频繁地将其作为远洋舰艇部署和使用。至今为止,054A型护卫舰的航迹已遍布三大洋,抵达过十几个国家的港口和海域;从2008年到2017年,054A多次跨越万里,与别国海军在异域举行联合演习;中国海军亚丁湾反海盗护航编队从第二批编队开始出现054A的身影,至今为止,超过三分之二的护航编队中有054A或054型护卫舰加入,甚至有的护航编队完全就是由2艘054A型护卫舰加1艘远洋补给舰构成。
然而,我们查询早年的新闻报道,就发现当初对054A的定义并不是这样。在2009年央视的新闻节目中,采访054A型护卫舰的设计团队,接受采访的专家表示,054A是一种“主要在中近海作战,兼顾远洋部署的多功能的导弹护卫舰”。2010年,《解放军报》的宣传文稿中,也有类似的文字:“054A是一种具备中远海作战能力、主要用于中近海防御的导弹护卫舰”。
不过,这可能只是054A项目提出之时,对这一型护卫舰的定位。该型舰服役后,海军的实际情况与设计之初有所不同。首先在外部环境方面,恰逢海军走向远海,频繁与各国海军交流演习,并介入了亚丁湾的反海盗护航,海军舰艇往远洋跑的机会多了;其次,054A型护卫舰的性能,也完全具备在远洋部署作战的潜力。它4000吨的排水量、高干舷设计使其具有良好的抗浪能力和适航性,柴油动力使其具有较大的续航力,而舰载武器和雷达系统设计都较为成功,故障率低,这些都使得他适合在远海持续部署。在亚丁湾护航中,054A型护卫舰连续在海外部署3个月已成常态,甚至还有的编队返航途中顺访其他国家,总部署时间超过3个月。
从未来中国海军的兵力构成及舰队规划来看,用054A大量进行远洋部署也并非过去几年“驱逐舰短缺”的权宜之计,而是将其作为一种长期固定的使用方式。即使未来更多的导弹驱逐舰入役,054A也不会从远洋消失。因此,054A型护卫舰改进的第一个方向,就是使其更适合于远洋作战。
当然,目前的054A就已经是一款能满足远海部署的舰艇,可独立完成远洋反海盗护航、反恐、低烈度和中等烈度作战,也可编入航母编队中,共同完成远洋的高强度海上对抗。但以当前国内的技术储备和054A型本身的改进潜力出发,我们还可以对054A作如下改进:
首先是提高其海上自持力。054A已经有不错的续航力,同时海军近年来大型综合补给舰不断入役,远洋补给的短板已初步得到缓解,因此,054A的改进型或许不需要再明显扩大燃油储备量,但可改进舰上的居住环境,增加人均居住舱室面积,完善舰上官兵的生活保障设备设置,让舰艇在长期部署中也最大程度降低疲劳度,这其实也是提高其海上自持力的必要措施。
其次是完善其远洋独立部署的能力。这并不是简单地增强其某一方面的武器配置,而是更重要的方面:增强其态势感知能力和通信、数据交换能力。这一方面,美国海军2800吨的滨海战斗舰算是这个时代的先行者,如果054A在远洋部署时,能融入我军作战数据网络,并成为其中的一个强力节点,那么就可大大增强其在远洋独立部署时的价值。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