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二战后,为何美军大量改进老式武器,背后真相是什么

军迷圈

关注

文|初简军事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都处在恢复阶段,当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比如美国和其他各国相比,要好很多。但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在武器设备方面却投入大量精力改进老式武器。美国这种做法不得不让人质疑,难道她想新壶装老酒,把武器卖给战后装备落后的国家?

我们以飞机为例,二战结束时,单架战斗机的成本仅为10万美元,到60年代初上升为100万美元,80年代初则超过1000万美元。空军的F一16战斗机,1979年时单价为950万美元,1987年上升到2000万美元,到90年代初期则猛增到3000多万美元。海军原想研制低成本的F/A-18飞机,以便解决买不起高成本的F一14飞机的问题,当初预计F/A一18的单价为990万美元,可1987年时却已达到3250万美元,高性能的F一15和F-14此时更是身价百倍。

美国国防部曾对70年代初新旧两代战斗机的13项主要性能与费用作过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飞机的基本性能提高1~2倍,研制费用要增加4倍,生产成本要增加3倍,可见研制费和成本费的增长,远远超过了性能提高的速度,也大大超出了军费增长的幅度。按这种发展趋势看,美军新式战斗机的单机成本至少要在1亿美元以上,坦克单车成本至少要在500万美元以上,一艘航空母舰的成本要到40亿美元左右,一艘攻击潜艇的成本将在15亿美元左右。这种难以控制的费用增长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面对开支如此巨大的更新换代,科研也要全面展开,发展更要面面俱到,不要说其它国家会望而生畏,即令是富甲天下的“山姆大叔”也难免有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之虞。财力的限制,迫使美军在提高武器性能方面另寻他途。

经过财力分析和科学对比,美国最终决定采用改梁换柱法,简单说就是对老式武器进行大力改造,此举既能够提高武器性能,也能节省军费开支,是一石二鸟之计。后来经过事实证明,美国的这种做法是可取的,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和学习。

厦门·小巨蛋便携旅行茶具

¥36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