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车掉沟里了,为什么装甲车这么难开?全因为要保命

军迷圈
文|空军世界加特林
近日,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中国一辆战车陷入路边沟里的照片。
正所谓干活的人才会犯错,不干活就不犯错,在我军大量机动训练中出现若干交通事故,并不奇怪。实际上,装甲车和民用小车相比,真的很难开,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说到底,是为了保命!
我们首先要看看这次掉在沟里的是什么车。
这是一台中国陆军的PLL-05自行迫榴炮 —— 它是在92型轮式装甲输送车的基础上,配备中国以俄罗斯相关产品为基础、大幅度改进发展的120毫米迫榴炮系统,形成的一种火力支援车辆。PLL-05的火炮可以像迫击炮那样曲射距离较远或者躲藏在隐蔽地点的目标,也可以直射摧毁近距离的敌方战车、工事、人员,功能多样化,体积重量较小,灵活好用,是世界上排得上号的优秀直接火力支援车辆。
那么为什么说这一类装甲车很难开呢?平心而论,坦克、装甲输送车以及各种改造发展出来的战车,比起家用小车都难开一些。但现代装甲车,包括中国各种战车已经明显降低了驾驶难度,只是不可能完全和开小车一样简单。原因有这几个方面:
一、装甲覆盖角度很大,因此视野狭窄
为了保命,装甲车有着一个尽可能覆盖全方位的装甲车体,通常由坚固金属材料焊接或者铸造而成。装甲覆盖面越大、开口越小,针对各种反坦克武器的保护能力越强。92式家族的前部正面、两侧能够抵御7.62毫米穿甲弹和炮弹破片。
可是,这意味着驾驶员只能通过潜望镜,或者不太大的防弹玻璃风挡,进行观察,视野远小于家用小车,驾驶多有不便。
加上装甲车通常车体高大,例如PLL-05驾驶员视线水平高度在两米以上,比一般小车顶部还高一大截,观察时死角远大于家用小车。这是目前技术难以解决的一个难题。
下面这张92战车驾驶舱内部的照片,恰好证明了这一点。读者也许会问,窗户不是挺大吗?笔者“空军世界加特林”的建议是,您可以试试把自家小车风挡用报纸遮挡到只有那么大一个窗口,看看感觉如何。
在战斗时,为了增强正面防护力,92式战车需要盖上风挡的装甲钢盖板,使用潜望镜进行观察。潜望镜的视野之小,我们都可以想像。通常驾驶员需要三个潜望镜才能基本覆盖前向。
目前世界先进战车开始使用一些突破性的观察技术,包括使用车体外的摄影机,为驾驶员和其他乘员提供较大的视野。但无论如何,这些设备的视角都比从小车里直接观察外部的视角狭窄得多,特别是考虑到清晰度、有效观察距离、夜视技术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装甲车驾驶视野不如小车是非常必然的。
二、装甲车操纵系统,总比小车难用
PLL-05也好,92式战车家族也好,反映了轮式装甲车辆目前火爆发展的趋势 —— 成本低、重量轻、公路机动性强、易于驾驶。最后一点很重要,因为轮式装甲车其实从驾驶原理来说,和重型车辆非常类似。
实际上,92式战车家族就使用了许多民用重型车辆的成熟技术甚至具体部件。92式研制时,是世界上与民用汽车的通用性最强的该级别战车。采用6×6底盘,总体技术水平相当于国际一流的奔驰重型越野汽车,方向盘、变速杆、油门刹车踏板与后者基本相通,配备前中两桥转向机构、双横壁式独立悬挂、桥间/轮间差速锁、气压可调防弹胎、螺旋桨水上推进器,6×6驱动。
特别值得补充的是,92式有一台源于德国的发动机,技术来源是德国KHD公司的320马力BF8L413FC增压柴油发动机,8缸、4冲程、直喷、风冷。该发动机1980年代实现了中国国产化。变速箱是德国世界闻名的ZF公司的产品,也实现了国产化。该机性能先进,结构可靠,使用寿命长。有9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离合器为摩擦式液压操纵。独立式悬挂系统,气压制动。
所以,驾驶92式装甲车已经比过去许多战车容易多了。例如中国59式坦克、63式履带装甲输送车等使用的是极为复杂的操纵杆系统,和民用车辆方向盘/变速杆为核心的系统相比,不仅操纵方法完全不同,还特别费神费力。但是,92式装甲车这一“容易驾驶”的特点,依然无法和民用小车相比,重型车辆需要考虑重量体积、惯性、重心、轴距、转弯半径、档位多、油门/制动反应速度等等问题,依然比小车更难驾驶。
再补充以下PLL-05自行迫榴炮的一些技术优势:它配有火炮双向稳定器和夜间观瞄仪,因此它有着先进坦克那样在行进间、昼夜对运动目标射击的能力,这是59之类的老坦克根本不具备的能力。
中国新型履带式自行迫榴炮照片,火炮系统类似于PLL-05。
它发射的破甲榴弹,可在1.5公里摧毁敌装甲车。迫炮弹与榴弹能覆盖约10公里处的目标,而且射速高达6-10发/分,有着过去这一重量级别的火力支援战车不敢奢望的凶猛火力。
不管怎么说,PLL-05自行迫榴炮以及其所在的92式装甲车家族,在驾驶方面已经处于世界上靠前的技术水平。这也是该家族能够成为我军极为普遍装备、大量发展出改进改型的一种战车的原因之一。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