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美国芯片有后门不能买?俄罗斯院士认为胡说八道不可能!

军迷圈

关注

文|诤闻军事

90年代初,苏联开始经济改革,但最后导致的结果是华约组织解体和苏联崩溃。1992年,俄罗斯的军费投入锐减,导致军工企业不得不向外出售装备以渡过难关,而苏-27和米格-29就是典型的外销装备。

但是当时俄罗斯战机的电子水平比较落后,因此很多国外买家都提出安装西方的电子设备,例如机载计算机、电子芯片等,这些都比俄罗斯同类产品性能好,而且可以快速升级。对于这一点,一些俄罗斯专家认为除了国外用户,俄罗斯也应该大规模应用国外电子产品。

例如俄罗斯院士、俄国家航空系统研究院前院长费多索夫就认为俄罗斯完全没有必要搞航空电子。一直以来。从苏联到现在的俄罗斯,国防部坚持技术安全性和独立性观点。他们认为,俄罗斯武器装备只能使用国产货,即便临时进口电子产品的替代品,但迟早要实现国产化。但费多索夫认为,俄罗斯在微电子领域进行竞争毫无希望,因为这一领域的发展速度太快了,俄罗斯永远也不会追赶上领先者。如果俄罗斯还是沿袭原来制定的政策,若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将会使俄罗斯筋疲力尽。

他认为今天的微电子产业已经完全国际化,并不存在美国垄断的局面,也不存在技术禁运和成套设备禁运问题,市场是开放 的,电子产品可能产自马来西亚、新加坡,也可能来自日本或者欧洲,质量都不错。俄罗斯只需将所有需要的电子元器件捜集起来,如果有必要,建一个微电子元件战略储备库即可。

有观点担心这些电子元件中嵌入了某些间谍装置甚至有后门,一个指令就完蛋。但费多索夫并不相信这一点。他认为微型电路产品的研制费用相当昂贵,只有投人多达百万元的批量生产后价格才能降下来。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那些电子巨头,如摩托罗拉、英特尔、三星等,它们如何利用这些嵌入式间谍装置传递信息。如果它们的产品存在这样的情况,那失去的不止俄罗斯一家用户,而是所有潜在用户。谁能保证嵌人间谍装置的元器件一定会被俄罗斯买到,无法预测。所谓的敌人,实际上是草木皆兵。费多索夫认为俄罗斯国防部执行的电子元件独立性政策,实际上阻碍俄军装备的科技进步。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