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解析旧日本海军战列舰 拥有一独特设计,却被多国水兵嘲笑

军迷圈

关注

文|火力全开吧

建成初期的伊势号战列舰

宝塔式上层建筑(违章建筑),可以说是在二战期间,日本老式战列舰的一大特色。这些老战列舰,都是日本在20世纪初建造服役的,在建成初期,她们安装的都是三脚主桅。将三脚主桅改造成宝塔式上层建筑,是日本为了提高老式战列舰战斗力的一种改造。

进行第一次现代化改造之后的伊势号

下面是这些老式战列舰建造时间及服役时间:

金刚级:该级四艘舰,均是在1911年至1912年陆续开工建造,于1913年至1915年陆续服役。

扶桑级:该级两艘舰,均是在1912年至1913年陆续开工建造,于1915年至1917年陆续服役。

伊势级:该级两艘舰,均是在1915年陆续开工建造,于1917至1918年陆续服役。

进行第二次现代化改造后的伊势号

原先安装的三脚主桅,其主要作用是布置观察人员,这些观察人员主要负责在海战中,指挥火炮进行射击(当时战列舰交战距离并不远)。但是随着火炮技术与观瞄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迅速,战列舰之间的交战距离越来越远,因此原先简单的瞄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状。为此,日本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陆续对现有的战列舰进行第一次现代化升级,以提高远距离炮战等方面性能的提高。三脚主桅变宝塔式上层建筑,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违章建筑的代言人,扶桑号战列舰

将这些战列舰的三脚主桅,改造成宝塔式上层建筑也十分简单。实际上就是以原先的三脚主桅为基础,大量增设各种平台,将部分露天的舰桥改造成全封闭结构。这样改造,是为了容纳射击指挥及观测等设施(例如光学测距仪、探照灯、射击指挥所、主炮观测所、高射指挥所等)。另外,由于在原先三脚主桅上增设了大量新平台,重量大幅度增加,因此这些结构为了承受新增的重量,都进行了加固。

到了二战前夕,日本又对这些战列舰陆续进行了第二次改造,在上层建筑上增设了更多的设备。最终的结果,就是让这些战列舰的上层建筑,外形更加复杂,变成了一座座违章建筑(例如扶桑级战列舰,其宝塔式上层建筑非常乱,最顶端距离水面竟有40米)。

美国海军新墨西哥号战列舰(1921年)

日本战列舰这一极具特色的设计,在当时也被其他国家水兵所嘲笑。当时其他国家老式战列舰,例如美国,也有进行现代化改造的情况出现。与日本相比较,美国的老式战列舰,改造幅度较大。例如新墨西哥号战列舰,在现代化改造时,直接拆除了原先的笼式主桅,改建上层建筑。

现代化改造后的新墨西哥号战列舰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