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了!中国直18A重型直升机已服役:可吊重炮上高原

军迷圈
文|军情视野
1月4日,中国陆军航空兵部队最关键的核心装备首次交付使用的画面曝光于央视新闻中,这个核心装备就是和直-20、运-9、直-10A一到被并称为“十三五期间陆航四大新装备”的直-18A型直升机,长期以来,我国在引进法国“超黄蜂”重型直升机的基础上研制的直-8A直升机并没有在陆航部队得到广泛应用,主要原因是直-8A直升机的性能已经落后,目前世界主要军事强国已经装备普遍装备CH-47F、EH-101和CH-53K等先进第三代重型直升机的情况下,我国还大规模装备二代直升机明显不合时宜,2008年之后我国开始立项研制AC-313重型民用直升机,借此,利用这款直升机的相关技术,我国在原直-8A直升机的基础上研制了具备国际上三代直升机水平的新型军用重型直升机——直-18系列化平台,作为“02航母工程”的配套项目,其中还包括海军反潜型、海军要员运输型、海军舰载预警机型以及我们现在在新闻中看到的直-18A陆军运输型。
自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军队建设思想出现了新的变革,快速反应部队在许多国家纷纷组建,随之对兵力投送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几乎与快速反应部队建设思想发展的同时,欧美海军军事战略思想也有了大的转变 。实行多年的 “远海作战 ”战略逐渐转向 “近海作战 ”、“由海向陆 ”。重型运输直升机不受地面条件限制 、无须机场起降,运载能力大、且能装运重型武器装备,输送速度较快,因而越来越受国际各军事强国的重视。军事专家告诉记者,利用重型运输直升机机降地面部队和重型装备,是其首要使命 。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海湾战争和后来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一次出动以CH-47D“支奴干”、“黑鹰”等运输直升机为主的500多架直升机中,在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保护下实施纵深突击机降作战,很快将三个空中突击营的2000人、50辆军车和榴弹炮、大批燃料和弹药运到伊军纵深100千米的位置 。紧接着美军大批运输直升机连续空运14个小时,向这一地区运送了数以千吨物资,开辟了一个面积150平方千米的前进基地。
同时另一部分直升机搭乘先头部队,采用蛙跳方式继续前进,像把尖刀直插伊拉克腹地幼发拉底河谷,切断了伊军29个陆军师 、数十万大军的退路,使美军取得了超出预期的胜利。美军的胜利给中国军方留下了深刻印象,发展自己的快速反应部队,特别是空中突击旅和空中骑兵旅这样的,以直升机为核心载具,实现大范围机动的快反部队,其作战能力对于拥有广阔领土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但这种部队依托的是大量装备的直升机,特别是10吨至15吨左右的大中型直升机,直-20和直-18项目因此应用而生。
外国媒体分析称,直-18A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为14.5吨左右,可一次性搭载22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或运送15名伤员,其最大航程约为1000千米左右,在直-18A型直升机研制过程中,借鉴了大量AC-313型号研制成功经验自主研制,应用成熟先进技术构建直升机机体结构、航电设备及机载系统。该机采用优化的机体气动外形、先进的新一代旋翼桨叶翼型和配置(经过多年铁鸟台测试),旋翼悬停效率高、尾桨抗侧风能力强,最为关键的是,直-18A直升机突破了我国大型运输直升机飞行性能限制瓶颈技术,具备了非常好的高原飞行能力,能更好地满足高原高寒山区、荒漠高海拔地区以及丘陵山区等复杂地区对直升机飞行性能的苛刻要求,可以在负载两个步兵班的情况下,还能携带新型155毫米超轻型榴弹炮或120毫米新型高速射迫击炮,具备极强的高原突击作战能力。
据了解,直-18A直升机型机是典型的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并列双驾驶构型,配装三台国产某新型涡轴发动机,前三点不可收放式起落装置,在一台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可以继续飞行,在两台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可以就近着陆,适合在海洋气候条件和其他各种复杂恶劣环境下使用,可实现野外一般场地起降,大大提高了机上人员的生存概率。军事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我军陆航部队的主力运输机是俄罗斯米-17系列直升机,但由于吨位级别有空缺未形成完整有效的 “机动链 ”,加上运输型直升机太少,没有形成有效的大集群快速突击战斗力。
军事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未来战争的时效性与低消耗特征,要求我陆军快反部队必须有足够多的重型运输直升机(目前我国还在推进新一代15吨级直升机以及35吨级重型直升机的研制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运送尽可能多的兵力,以期在敌火力完成部署之前形成足够的战斗力。同时,我陆军快反部队必须能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完成战时物资的输送,以便实现 “速战速决”的既定目标,据预测,我军陆航部队未来15年将装备至少2500架新直升机,其中有三分之二都是运输直升机,随着直-18A的服役,直-20直升机于今年交付部队,未来中国将组建起世界级的快速机降空中突击部队。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