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2018中国确定性航天发射至少40次!长征火箭35次!

军迷圈

关注

文|三体引力波

新年伊始,大计初定,拉弓放箭。对于中国航天大业来说,尤其如此。

还记得我在几天前,盘点2017中国航天发射、梳理2018发射计划吧。新年刚一开局,重磅消息就来了:

今天(1月3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对外宣布,2018年,该集团将实施宇航发射35次——是的,你没看错——35次,发射次数将创历史新高。

作为中国宇航大业的主力军,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一直承担着绝大部分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器等宇航产品,著名的神舟系列载人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都主打产品。

(当然还包括全部战略导弹、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

1月2日召开的2018年型号工作会议上,该集团部署了今年宇航发射任务——

以长征五号发射、嫦娥四号探月、北斗卫星组网为代表,共计35次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创历史新高。

短短一行字,透露出的信息量却很大——

2018年最受瞩目的两大奔月发射:嫦娥四号、五号月球探测器,工作部署只明确了嫦娥四号探月,并没有五号探月。

这意味着全力以赴确保四号——一个探月项目,如果同时并行两个,就算航天科技集团这么大的航天实体,也是吃不消的,所以力保一项完美无缺,这是最好的部署。

嫦娥五号预留到2019年发射,这是最完美的算法。

我们知道,毕竟嫦娥五号担子更重,肩负更多:首次在月球表面上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月球轨道上实现无人对接;首次背着月球样本飞回地球,这都将是中国太空探索的首次突破。

而把最难最大的项目献给2019年——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这是最漂亮的国庆大典献礼。

长征五号必保100%发射成功,这是必须要跨过的一道坎。

自从2017年7月2日长征五号(胖五)折戟海南文昌后,包括文昌发射场、嫦娥系列全部停掉,彻底清查,一查到底。尽管发射战绩一成一败,首发成功,二飞失败。

但作为两大探月任务指定的重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谁叫长征五号是中国现役可靠性最高、起飞质量最大、芯级直径最粗、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呢。嫦娥奔月只能靠它了。

今年发射目标35次,也就意味着:长征运载火箭今年预计发射35次,长征系列将会总计发射295次。

最近一次发射(第260次)是在2017年12月26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遥感30号,一箭三星。

2018年,如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全部兑现——发射35次,毫无疑问,将会创下历史新高!

要知道,2017年中国发射18次(16次采用长征火箭);2016年中国发射22次(全部采用长征火箭),这是中国航天发射史上首次突破20次/年,之前从未超过这一纪录。

而航天科技集团一家包揽35次发射,这当然是史无前例地历史突破!

当然,这还没算另一个航天巨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2018年的发射计划。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ASIC),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不同,主攻固体燃料运载火箭、微型卫星,以及导弹武器系统研发制造(地对地、防空导弹、巡航导弹)。

刚刚过去的2017年,航天科工集团实现了火箭发射零突破:

1月9日,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完成商业首发,发射第一单(一箭三星);

3月3日,开拓者2A火箭成功发射天鲲一号卫星。

目前为止,现已完成了中国运载能力最强、起飞质量最大、箭体直径最大的新型固体运载火箭——【快舟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的关键技术攻关,已进入全箭调试测试阶段,预计将在2018年上半年,会以一箭六星方式完成首飞。

除此之外,该集团旗下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公司,就在去年中国航天日当天(2017年4月24日),一口气签下了「四箭四星」的4笔发射合同。

还在前不久,启动A轮股权融资,公开募集资金12亿元。

我们知道,这家火箭公司主打火箭快舟一号,就是主攻低轨道小卫星市场的,价格低,发射快捷,极具灵活性。目前,快舟一号甲火箭发射成本已降到1万美元左右;发射方式灵活简便,甚至有专家把它比喻成:随时随地都可以发射,马路边都有可能实现发射!

尽管该集团目前对外公布的确定性发射计划——只有5次,但谁都知道这家航天发射巨子,在2018年不可能仅限于这一发射次数的。

最后,我们再来综合统计一下,这两大航天巨头确定性发射计划:航天科技集团35次,航天科工集团5次,共计40次!

这意味着:2018年中国航天发射至少40次!

回头再看看2017年全球发射总数量,总计91次:美国29次,俄罗斯20次、中国18次、欧洲航天局9次、日本7次、印度5次、伊朗、乌克兰、新西兰各1次。

如果中国能既定完成全部40次发射,那么很可能就是当今世界最大宇航发射大国了。就在今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