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军事技术爆发式发展后 海军部分老舰迎来第2个春天

军迷圈

关注

文|综合

文:POP3

海军舰艇的服役周期较长,中国海军对舰艇服役年限主要以正常排水量来划分,规定5000吨以上舰艇的服役周期不低于30年、1000吨以上5000吨以下的服役周期不低于25年、1000吨以下的不低于20年;核潜艇的服役周期不低于30年,常规潜艇大于1000吨的服役周期不低于25年、小于1000吨的服役周期不低于20年。由于中国在80、90年代军费压缩较严重,新造舰船数量极少,老旧舰艇无法得到替换,不得不对老旧舰艇进行延寿超期服役,有的舰艇服役周期超过40年。当然,中国台湾省的舰艇服役周期更长,如海狮号潜艇已服役70多年,其文物价值已经远高出作战价值。

近10年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各类型舰艇开始批量建造,中国海军加快了老旧舰艇的退役工作,但目前这仍属于“还债”阶段,中国海军仍有数量较多的老旧舰艇尚在服役。此外,还有不少舰艇正在逐渐步入“中年”。现代武器技术发展极快,更新周期通常在10年左右,军事电子技术的更新周期更快。随着我国军事技术爆发式发展,这些舰艇的技术水平已经落后,对其进行现代化改装也就成为必由之路。对舰艇进行现代化改装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做法,舰艇现代化改装是用先进技术对其原有作战系统及其装备进行更新改造的工程,其目的是提高舰艇的战术技术性能,增强作战能力。舰艇设计时,在排水量、重心高度、电力负荷、舱容等方面都会留出后续现代化改装的裕度。

这是中国海军改装后的052A型113号“青岛”舰

中国海军舰艇现代化改装,基本都是结合中修进行。中修是舰艇进行全面的预防性拆检和修理,使得舰艇基本恢复和保持原有的性能,中修的工程量较大,维修的周期较长。中修是中国海军目前实际实施的最高等级修理,舰艇在服役周期内通常进行两次中修,大修等级几乎不使用。舰艇现代化改装之所以与中修结合进行,目的是可以使修理和改装统筹兼顾、避免重复性工程、缩短改装周期、降低改装成本,这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中国海军舰艇中修工程由海军舰艇技术部负责;现代化改装由海军舰艇部负责,现代化改装在程序上与新造舰艇遵循完全一样的流程进行,如综合论证、方案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设计等环节都必不可少,执行标准也相同。但是,舰艇现代化改装比新研舰艇要多一些环节,如多了对舰艇实船勘验的部分,目的在于确定改装的可行性。舰艇现代化改装因其复杂性,往往比新造舰艇更为繁琐,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舰艇改装工程是辽宁号航母改装工程。

这是中国海军改装后的051B型167号“深圳”舰

舰艇现代化改装常让人感觉比新造舰艇进度慢,这是有其原因的。新造舰艇在开工时,配套的主要装备如舰炮等武器设备和雷达等电子设备已同步订货生产,当完成内场分段制作、上船台合拢后,部分设备已经完成生产并发运至船厂安装,也就是说,配套设备的生产与船体分段制作、船台合拢期是并行的,舾装开始后就可安装设备进行调试。而现代化改装的舰艇通常在舰艇进厂时才能进行配套设备订货,在配套设备生产完成之前只能进行改装的准备工作,如老旧设备拆除、舱室的改造、基座的加工等等,需要一个等待期。并行的舰艇中修工程在设备拆除后将设备送至专业厂维修也需要周期。故此,结合中修进行现代化改装的舰艇,码头周期必然较长,这是无法避免的。此外,改装舰艇的试验试航周期也较长,要进行维修后的试验试航,其后才能进行改装试航。

这是近期可能改装的中国海军137号“福州”舰,它后面是近期将改装完毕的136“杭州”舰。图/浩汉f防务

有人对改装舰艇的舰面武器有不同的看法甚至颇有微词,认为不尽如人意,如“哈尔滨”舰、“青岛”舰、“深圳”舰和“杭州”舰的改装等等。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任何舰艇的改装都是经过详细论证后进行的,是集成了军内外专家的智慧并经过层层审核甚至反复修改后才确定最终方案,并非闭门造车、拍脑子想出来的。舰艇现代化改装是在固有的、成型的平台中进行,留给设计师的发挥空间极小,并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要增设导弹垂直发射系统,不但涉及到空间是否满足,还涉及到舰艇的稳性、消防、防护、结构强度、武器射界的兼容、电磁兼容性及对其它设备的影响等等,设计过程就是一个矛盾的辩证统一过程。此外,成本方面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比如“深圳”舰原双100毫米舰炮系统花费3000多万进行升级后,在可靠性和作战指标上能满足需求,那就不必再耗费上亿资金换新舰炮系统,毕竟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那些动辄说要把这些“中年期”的舰艇卖掉甚至送掉者,则让人无语,就算财大气粗的美国也一直对舰艇进行现代化改造升级后继续使用,只把使用到快报废几乎成为废铜烂铁的军舰卖给别人再赚(坑)一笔。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