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爆之后为什么浅色衣物受伤较轻 原因竟然是这样

军迷圈
文|火力全开吧
广岛原子弹爆炸后升起的蘑菇云
核武器的能量,主要通过五种机制放射出来:分别为冲击波占40%-60%、热辐射占30%-50%、原始粒子辐射占4.9%、核电磁脉冲占0.1%、残留放射性(放射性尘埃)占5%-10%。
核武器爆炸时,会伴随有大量的电磁波辐射爆发,分布在可见光波段,及红外的和紫外的波段上。主要的伤害机制是造成灼伤及对肉眼的伤害。在晴朗的天气下,作用范围可超过冲击波。辐射光的能量非常强,它可以在冲击波留下的废墟中再制造一场大火。而热辐射所作用的范围,随核武器当量的增加而显著地增长。
广岛原子弹爆炸幸存者,一名灼伤的女性,身上衣服颜色较深的部位,灼伤的更为严重(身上的花纹)。
由于热辐射线是以直线传播的,所以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可以有效阻止其传播。当热辐射线作用于一个物体时,部分的能量会被反射,另一部分则被传导和转化掉,而剩下的会被吸收。吸收的比率取决于物体的特性和颜色。一个薄片状的物体可以将大部分的能量传导掉,同时浅颜色的物体可以反射许多辐射,它们受到的伤害都会小一些。对辐射线的吸收造成温度在表面的迅速升高,例如木材、纸张、织物等都会被点燃和烤焦。如果恰好这种物质是不良导体,那么加热现象只会在表面产生。
热辐射线线烧灼的痕迹,由于阀门阻挡了部分热辐射线的传播,因此会在后面的罐体上留下了阀门的“影子”,其他没有被阻挡的地方,表面油漆都被热辐射线烧掉了。
物质是否被点燃还仰赖于热辐射持续的长短,物质的厚度和包含的水分。在近距离上,所有的物质都会被加热蒸发,而在最远的距离上,只有最容易点燃和最脆弱的物质才会受到伤害。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