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与南京共存亡,南京保卫战中的中国装甲部队

军迷圈
文|战争事典
死守南京
由于国军的节节败退,国军防线从南京城外围收缩至城郭沿线。12月9日,布设于南京东、南两面的外围大弧形阵地,已有多处被日军突破,从汤山向紫金山进击的大野、野田、片桐等东线前锋部队,已抵达紫金山东面6公里的麒麟门,并逐步进逼南京城东大门的中山门;从东南方向进攻的胁坂、下枝、富士井、伊佐等部队,已到达大校场飞机场,并向南京城东南角的光华门推进;南路的长谷川、竹下部队也攻占了牛首山及附近地区,并向南京城南的中华门外雨花台挺进。
鉴于外围各处的不利战况,南京卫戍军总部于8日晚下达“卫参作字第二十八号”命令,决定收缩战线退守至南京城周边的腹廓阵地与敌再战,调整部署如下:
1.右侧支队固守天桥镇、大山之线。
2.第七十四军固守牛首山一带据点至河定桥之线。
3.第八十八师固守雨花台。第七十一军之八十七师固守河定桥之孩子里(江南铁路北)之线,右与八十八师及五十一师、左与教导总队连系。
4.教导总队固守紫金山。第二军团固守杨坊山、乌龙山之线及乌龙山要塞。
5.第三十六师固守红山、幕府山一带。
6.第六十六军至大水关附近集结整理待命。
7.第八十三军之一五六及三十六师之一团,在青龙山、龙王山线掩护撤退。
8.在镇江的一〇三师、一一二师向南京急进。
另一方面,在苏州养病的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当时日军南京前线作战主要由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朝香宫鸠彦王代为指挥)在8日策划了一份《劝降书》,命令于9日由飞机向南京地区散发,中国守军如不接受劝降,则于12月10日正午发动总攻。之后劝降书由翻译官冈田尚译成中文后印刷数千份,在9日中午利用日军飞机散发到了南京城内各处。
南京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在接获日军劝降书后,即发布军令,重申南京卫戍全军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为准备背水一战,将各部队所有的渡江船只全部收缴,并命令从岔路口至银孔山、杨坊山间隘路,用火车阻塞,阻止日军坦克通过。尔后于9日当晚下达“卫参作字三十六号”命令:
1、本军目下占领复廓阵地为固守南京之最后战斗,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摇动全军,若有不遵命令擅自后移,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严办理。
2、各军所得船只,一律缴交运输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第78军军长宋希濂负责指挥。宪、警部队沿江严禁散兵私自乘船渡江,违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
光华门战线
9日上午,国军战炮分队战车连将连部由丁家桥的交辎学校迁至位于铁道部的南京卫戍司令部对面的交通部内,并由战防炮营张营附担任战炮分队与卫戍司令部的联络官。下午,战车连奉命派2辆德国一号轻型坦克开到卫戍司令部附近,加强其司令部的警卫力量,并派摩托车在主要街道进行巡逻,其余战3连的坦克(每排各1辆)分别于明故宫机场(战2排)、中华门内(战3排)和交通部(战1排)等地待命。
日军方面,上海派遣军第9师团步兵第36联队于拂晓时分到达光华门外,第1大队通过侦察得知:“光华门城门紧闭,城墙高十三米,厚度五米;外壕(护城河)宽达一百三十五米,水深四米;城外通往城门的道路上并排着两道反坦克壕,五道带电的铁丝网一直延伸到护城河;护城河岸边到城墙设有路障和地雷。城墙上、中、下有二十八处射击口,包括底部两个战防炮炮位、中部重机枪工事、顶层轻机枪射口。城墙上守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一旅第二团昼夜不停地射击,异常猛烈。”
上午9时,步兵第36联队联队长胁坂命令山炮兵第9联队第3大队(大队长贺芳荣政)将两门山炮配置于防空学校围墙处,对光华门的城门与城墙进行破坏性炮击,但因城门内部已被守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工兵第1营(营长叶在青)用沙袋及木材等物填实,所以未能将城门破坏。同时,宪兵教导第2团第3营第9连第1排奉南京卫戍司令部命令组成加强排,配备“捷克”式轻机枪6挺和充足的弹药,乘坐6辆江南汽车公司的德国M.A.N牌公共汽车于上午10时到达光华门增援。之后,日军工兵大尉小坂指挥的工兵敢死队在爆破了铁丝网后,冒死接近城门准备进行爆破,矢口战车队(独立轻装甲车第7中队)也于护城河外的大路上排开队列与第36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伊藤善光)一同向城墙上的中国守军猛烈射击,以掩护工兵敢死队作业,等待工兵完成炸门任务后,蜂拥冲入南京城内。但因日军工兵使用炸药量不足,爆破对城门没有起到作用。当晚8时左右,矢口战车队的几辆“九四”式装甲车再次掩护工兵敢死队向城门进行爆破,却遭到中国守军宪兵教导第2团加强排的轻机枪还击,这次日军工兵虽然添加了炸药量,但因城门坚固最终也仅仅被炸开了一个小缺口而已,随即便被教导总队工兵第1营的工兵奋力添堵上了。
自9日傍晚至10日上午,雨花台方面的国军炮兵第10团第1营装备的德国制150mm重型榴弹炮不断向光华门附近的日军步兵第36联队密集炮击,该联队在国军榴弹炮的轰击下连续出现伤亡,就连联队的通信兵和传令兵也都纷纷死伤,最终只能由联队军官通过无线电与步兵第18旅团司令部取得联系。请求其立刻提供弹药补给以利作战。
南京中华门
10日上午8时左右,日军第18旅团副官武田丈夫利用矢口战车队的数辆“九四”式装甲车突破了位于七翁桥附近日军旅团司令部与第36联队之间的中国守军残部的阵地,并给步兵第36联队及山炮队输送了大约五百枚的山炮炮弹和大量机枪子弹。根据当时中国媒体的报道,该日下午1时30分左右,担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的唐生智曾乘坐战车第2排的坦克,亲自到光华门前线进行督战,并往返驰骋于炮火之中,一时被南京市民和部队下属称之为“首都疯子”。
从下午3时至5时,获得弹药补充的日军山炮开始猛烈轰击光华门城门,城门前的沙袋逐渐坍塌,形成了一个陡坡。同时,日军炮兵观察所及作战指挥所也遭到了中国守军重迫击炮的集中打击。日军步兵第36联队第1大队长伊藤善光趁中国守军炮火集中打击指挥所时,迅速命令所部第1中队(中队长山际喜一)、第4中队(中队长葛野旷)在矢口战车队的装甲车机枪的掩护下,从坍塌的缺口处冲入城门内侧,但很快便遭到了中国守军教导总队第2团、军士营以及战防炮连的猛烈反击,矢口战车队的两辆“九四”式轻装甲车被击毁,军曹野口、上等兵高村当场被毙命,一等兵上野负重伤。
运动中的德国一号A型轻坦克
战至夜间8时许,日军步兵第36联队第1大队大队长伊藤善光亲率第3中队趁夜色向城门缺口突击,国军教导总队工兵营派一排工兵与伊藤敢死队展开白刃肉搏,夜晚9时晚10时30分左右,日军第1大队第2中队中队长竹川熏率部支援城门洞内日军残部,到达城门洞内后与其共同死抗。至午夜12时许,中国守军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团长谢承瑞命令在光华门附近明故宫机场内待命的战车第2排1辆坦克在瓦斯弹的掩护下,数次对盘踞于城门洞内的日军第1大队发起进攻,使用2挺MG13型车载高速机枪反复扫射,大量杀伤了躲藏于城门洞内的日军第1大队残部。
至13日凌晨,光华门地区还在进行着激烈的争夺战,战至当日凌晨4时,光华门右侧600米处的城墙终被日军的150mm重榴弹炮与100mm加农炮联合轰塌,中国守军大部奉命退守城内,于是日军步兵第36联队第1大队竹川集成中队率先由城门内拱门右侧坍塌的斜坡处登上了城墙。之后,矢口战车队趁势快速开进,并于步兵之前攻开了光华门城门,径直向城内杀去。矢口的战车部队通过城门时,不停地遭到中国守军的攻击,残留士兵身捆手榴弹向日军的“九四”式装甲车滚去,试图将其炸毁,其奋勇之状就连日军也为之感叹。最终在中国守军完全撤离后,南京的东南大门彻底被日军攻占,光华门遂即宣告沦陷。
雨花台、中华门战线
9日上午开始,日军第114师团以一个联队向雨花台的中国守军阵地发动进攻,在中国守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第262旅(旅长朱赤)的奋勇还击下被数次击退。下午,第114师团再次增兵一个联队,向雨花台阵地进行攻击,在第88师264旅旅长高致嵩亲率第528团两营的增援下,日军又一次铩羽而归。10日上午,日军第6师团主力到达雨花台附近,并兵分两路发起攻击,左翼以第6师团步兵第36旅团为主力向南京城西水西门方向进攻;右翼以第11旅团为主力,在旅团长坂井德太郎亲自指挥下向雨花台发动进攻。战斗中攻守双方均死伤惨重。11日,中国守军第88师264旅已将预备队的第528团及工兵营调上了前线参加作战,对日军反复冲杀,多次击退日军的集团冲锋,第262旅旅长朱赤也亲率敢死队与日军进行白刃战,战至下午,在日军第6师团的猛攻下,该师团步兵第13联队及第47联队在付出巨大伤亡的代价后攻破了雨花台中国军队的右翼阵地,当晚,南京卫戍司令部命令第88师缩短防线,与第74军51师共同固守雨花台及中华门附近城垣的预设阵地。
中华门战场遗迹
12日上午7时,藤田混编装甲车队(队长藤田实彦)从安德门出发,队列顺序依次为头师队(队长头师洋)、前田队(队长前田义男)、井上队(队长井上直造)、宫川队(队长宫川达造)。此时国军在道路上挖掘的反坦克壕已被第114师团步兵第66联队的工兵填平,于是后续的藤田战车队很快就通过了此地,不久后在道路旁发现了一间大屋,藤田下车进行查看后发现了藏于屋内的两千桶汽油,正在藤田欣喜若狂之际,却遭到了雨花台方向的中国守军的炮击,然而炮弹并未击中藤田的车队,只是在车队后方的位置爆炸了。藤田歇了一会儿后又命令部队全部开拔。9时左右,藤田战车队的先头部队到达了雨花台附近,与友军第114师团及第6师团一同对雨花台的中国守军第88师展开猛攻。细见战车队(战车第5大队)的“八九”式中战车中队与品川的轻装甲车队也于此时相继到达,随即沿道路协同步兵对雨花台附近的金陵兵工厂发起进攻,国军士兵当即从城门外约40米的公路上排成菱形队列,向城墙上的中国守军第51师306团(团长邱维达)发起猛攻。尔后,藤田命令井上小队一部前往雨花台方向,阻击可能迂回攻击的中国守军,宫川小队向左前进,支援第6师团左翼部队的作战,藤田则指挥剩余车辆,掩护工兵敢死队架设临时浮桥,在工兵架好桥后,藤田即命所部两辆“九四”式装甲车协同步兵迅速通过护城河,向中华门靠近,国军306团团长邱维达当即集中数门步兵炮对日军装甲车进行射击,两辆装甲车当场被炮弹击中翻入了护城河中。随后,由军曹难波驾驶的一辆“九四”式装甲车于城墙西南角行进中碾压上国军事先埋设的地雷,直接被炸上了天,最后也翻入河中。
协同日军第六师团步兵向雨花台及中华门一线冲击的藤田战车队
12月12日,日军藤田、井上战车队(独立轻装甲车第二、第六中队)向南京中华门突进,中华门城门墙上书一个巨大的“仁”,下写“誓复国仇”!
战至当晚9时许,据守中华门的国军第306团团长邱维达奉第51师师长王耀武的命令放弃中华门阵地,向浦口方面紧急撤退,次日凌晨左右,日军第114师团占领中华门城墙,并由城墙内侧的台阶冲下,将中华门城门打开,至此,南京的南大门中华门宣告沦陷。
本文摘自《中日装甲兵全史1918-1937》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