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中国战斗起飞最多战机是它?歼8一年查证外军机300次

军迷圈

关注

文|百战刀

国产二代战斗机歼-8堪称有史以来争议最大的歼击机。除了曾出现过“枪挑F-22”的神话般呓语,更多的军迷对它的印象可能就是“和平鸽”。作为一款负责国土防空作战的飞机,被冠以这一称号,绝对是最大的否定。然而,《解放军报》12月7日的一篇报道,却明确显示,这款备受争议的战斗机,仍然默默地战斗在东海防空识别区最前线,并创下了“一年战斗起飞近300架次查证处置空情”的惊人记录!

《解放军报》报道配图,歼-8战机双机编队飞行。

军报报道的这支部队隶属东部战区空军上海基地的一个航空兵旅。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空军尚有歼-8DF、歼-8F、歼-8HF、JC-8F(侦察型)等歼-8系列战斗机近200架。这些战机都已升级到歼-8F的标准,即装备机械扫描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可以发射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安装了可拆卸的空中加油管。

具体到东部战区空军,尤其在2013年年尾设置东海防空识别区之后,战机挂载实弹战斗起飞、查证处置外军军机抵近空情的任务骤然增加。从那时到现在,东部战区空军与海军航空兵一道,协调组织各种型号战机开展防空识别区警戒巡逻、战备值班任务。别说二代战机歼-8,就是战斗轰炸机JH-7A(飞豹),都被用作了空中巡逻机。就更别说歼-11、苏-20、歼-10这样的正宗三代战机了。

东部战区空军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苏-30MKK战机。

说回歼-8战斗机,它之所以让人颇多诟病,一是因为研制时间太长,等真正达到初始设计要求时,已经是首飞之后的第34个年头了。也就是说,其首飞是1969年,最终实现发射主动制导中距拦射导弹能力,并装备空军,是在2003年,那时型号已经变成歼-8F。

二是首飞到设计定型就花了10年,而且首批服役的还是只能白天作战的歼-8白天型。服役之初,歼-8战机大大小小出现了数千个问题,发动机还在飞行中喷射过零件。

最后,以二代战机标准而言,歼-8的机身过于修长,导致重心严重靠后,机动性因此较差,飞行控制也很不容易掌握。所以,歼-8战斗机的战斗力一直受到很大质疑,也因此有了“和平鸽”的评语。

歼-8战斗机还参加了今年9月举行的中巴“雄鹰-VI”联合军演。

到了2003年末至2004年初,完全状态的歼-8F战机开始批量装备中国空军时,国产三代战机歼-10已经装备了约1个团,歼-11A都停产了,歼-11B正处于试点装备阶段。更不用说已经大批装备部队的苏-27、苏-30等引进三代战机。

所以,歼-8战斗机可谓从未辉煌,就将谢幕。不过,要说它是“和平鸽”,却并不符合事实。从文章开头提及的《解放军报》报道可以看出,就在我国海上维权、军事斗争的最前沿,歼-8战机仍在兢兢业业地发挥着自己的最大作用。

那就是高速截击能力。这其实才是歼-8战机的设计初衷,也本该是它的主业。只是因为它完全状态版本出来太晚,那时已是强调夺取空中优势的高机动性三代战机的天下,四代战机,比如F-22也在一年后装备了美国空军。

歼-8战机由于机身太长,北约给它的代号是“长须鲸”。

必须说明的是,中国空军最初对歼-8战机的要求就是高空、高速,要能快速抵达任务空域,拦截可能侵入我国领空的图-160、图-95、B-52等大型战略轰炸机,以及外军高空战略侦察机。也就是说,歼-8本就不被要求多么擅长对敌战斗机的空战,而是要负责对大型军机的拦截。

那么到了东海方向,在当前该方向的主要空中斗争形势下,歼-8战机却有了一定的用武之地。因为总体来说,抵近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正是P-3C、P-8A、EP-3这样的大型外军侦察机。对付这些目标,要求的就是我方战斗机以最快速度赶到,然后进行查证识别,并最终驱离。

外军P-3C巡逻机异常抵近我公务执法飞机。致敬照片作者。

可以说,以歼-8战机执行查证驱离外军侦察机的任务,可谓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这说明中国空军找到了最适合驻守海空一线歼-8部队承担的任务。也因此,常年担负战备值班任务的这个东部战区空军歼-8战机旅,一年战斗起飞近300架次查证处置空情,成为空军战斗起飞最多的单位之一。

当然,在东亚天空全面进入四代隐形战机时代的今天,歼-8战机已步入“发挥余热”时期。东部战区空军已经装备了1个旅的三代半歼-16战机,很快又会出现全军第一个歼-20旅。在这些三代半、四代战机全面接手我国空天捍卫者旗帜之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歼-8、歼-7们为国家空防安全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