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军对陆打击能力排行前三:俄罗斯不及中国

军迷圈
文|军机图
冷战结束之后,大洋海战时代也随之画上句号,“一超多强”局面下大国海军之间爆发大规模海上冲突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之下,大国海军开始转型“由海到陆”,而其他国家则在加强近海防御的同时探索走向远海,由于或多或少的领土争端和反恐需求,各国海军都在不遗余力地发展海洋-陆地打击能力,远程巡航导弹技术的发展则为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各大国海军的对地攻击能力得到了普遍增强。
071型船坞登陆舰与直-10武装直升机协同训练
美国海军:“朱姆沃尔特”级充当急先锋,对陆打击一马当先
美国海军在上世纪90年代率先提出了“由海向陆”战略,此举标志着美国海军的主战场正式由大洋转向近海,当然,是转向其他国家的近海。为了实现“由海到陆”的战略目标,美国海军近年来在装备发展上出现了明显的倾向,典型的例子有濒海战斗舰以及“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前者将作战范围缩小到了近海,而后者则重点增强对地打击能力。
“朱姆沃尔特”级导弹驱逐舰作战想象图
此外,美国海军的两栖攻击舰已经完成了更新换代,从“塔瓦拉”级到“黄蜂”级再到最新的“美国”级,美国海军的两栖攻击舰作用越来越全面,力量投送能力也在进一步增强。未来电磁轨道炮上舰之后,美国海军舰艇的对地打击能力将再上层楼。在水下,美国海军的战略核潜艇早在海湾战争期间就化身对地巡航导弹的载具,“洛杉矶”级、“海狼”级、“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均将“战斧”巡航导弹作为主要武器,单艇一次可倾泻上百枚“战斧”至高价值目标上方,对地打击能力全球第一实至名归。
中国海军:主要依靠两栖登陆舰,打击方式有待扩充
中国海军最新的发展战略是“近海防御+远海护卫”相结合型,从新下水的舰艇种类看,制海/防空型舰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中国海军发展的主力舰艇,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海军不重视发展对陆打击能力。
中国海军“野牛”级气垫登陆艇
中国海军最新的055型导弹驱逐舰设计有112个通用型导弹垂直发射单元,除发射防空、反舰导弹以外还可发射远程对地巡航导弹,相比052D导弹驱逐舰而言,对地打击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不过,目前中国海军在执行海-陆打击任务时,主要依靠的还是两栖船坞/登陆舰,中国海军目前装备有4000吨以上两栖登陆舰艇共37艘,数量可观。水下力量方面,中国海军的核潜艇主要装备的是战略弹道导弹,目前未有改装对地巡航导弹的核潜艇出现,从俄罗斯进口的“基洛”级常规潜艇装备有“俱乐部”巡航导弹,不过射程相当有限,无法和俄罗斯海军自用版相提并论。
俄罗斯海军:冷战思维影响深远,对陆打击严重“偏科”
受苏联海军战略影响,俄罗斯海军目前还有一定程度的冷战思维,即试图在大洋上抗击美国海军,将战争结束在海上,因此俄罗斯海军在对地攻击能力上并未有太多投入。在叙利亚两年多的行动应该已经令俄罗斯海军意识到了海军对陆攻击的重要性,不过未来能否有调整还得取决于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水平。
卡-52K舰载武装直升机与“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航母
目前俄罗斯海军4000吨以上两栖登陆舰艇总数不足20艘,其中98%都是苏联时期建造的,技术相当老旧。俄罗斯海军曾试图从法国求购“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但最终因为地区危机未能交付俄罗斯海军,俄海军发展对地打击能力过程遭遇重大打击。以俄罗斯的造船能力,建造大型两栖攻击舰实力足够,主要是资金不足。在水下,俄罗斯海军的潜艇在叙利亚行动的两年时间里展现了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这也是俄罗斯海军目前最有力的对地打击方式,相比中美两国海军而言有些“偏科”。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