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解放军在高原一点没放松,机场大批歼11歼10望不到头

军迷圈

关注

文|百战刀

在今年8月,我国西部高原某处边境地区的那场对峙结束后,国内媒体曾陆续曝出一些卫星照片,显示当时中国空军已派出歼-10、歼-11等战机,空警-500预警机等作战支援飞机进入高原部署。显然,包括空军在内的解放军各军兵种,正像我国国防部发言人所说,在事件中坚定前推了作战部署,给予国家主权、领土利益的以坚强保障。

然而,近日国内知名地缘战略网站却曝出最新卫星照片,在西部高原一座机场,大批歼-11、歼-10战机整齐排列,两架空警-500预警机也停在跑道边。

网友在论坛发布的10月卫星照片。这已是国外卫星公司最新发布的照片了。

无论是这些歼-11、歼-10、空警-500飞机两个月来一直部署在高原机场,还是期间有不同的空军航空兵部队换防,中国空军战机在高原常态化、体系化部署的趋势都已日趋明显。这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进程中必须迈出的一步。

长期以来,受限于当地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高原机场保障设施不齐全、甚至相当简陋等不利因素,中国空军战机只能在高原短期驻训。当地除了空军场站等后勤单位外,也没有战斗机常驻。

空军为完成高原战机出动保障设施、能力建设,付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曾经在一座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机场建设中,有3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9名官兵落下终身残疾……

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机场,保障战机起降的困难难以想象。

如今,中国空军在西部高原已有至少10座设施齐全、地面雷达网络完善的军用机场。在多年坚持开展各战区(以前是军区)空军三代战机部队轮流进驻高原训练、开展战备巡逻之后,无论作战战法战术,还是地面后勤保障,中国空军都已形成了一整套规范。

尤其是在本轮军改之中,根据当地官方媒体报道,中国空军成立了空军拉萨基地,终于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部高原地区,建立了综合性空军作战指挥基地,为战斗机部队的常态化驻训、战备巡逻提供了稳固保障。

中国空军在雪域高原建起至少10座军用机场。

从本文开头引用的最新卫星照片看来,由于有了军级基地的统一调度指挥,中国空军战斗机、预警机、电子战飞机,甚至无人机等多种作战、支援保障飞机,已经实现在高原地区的长期性、常态化部署。而不再像以前那样,要么按年度计划进行高原驻训,要么“闻警而动”,遇有突发情况时才紧急进行临时部署。

可以说,中国空军完成这项高原作战能力建设,彻底补上了我国国土防空战略方向的最后短板。无论从南亚次大陆,还是印度洋上某域外大国军事基地出发的外军军机,想再利用我国西南防空的薄弱环节搞些不友好动作,都得好好掂量掂量了。

我军歼-11战机在高原巡逻时释放干扰弹。

除了现役主力战机,中国空军新装备的国产第四代隐形战机歼-20、三代半多用途战机歼-16、三代半中型空优战机歼-10C等,也都在科研试飞阶段后期完成了高原试飞。

机场和地面后勤保障设施已经建设齐备,战区最高作战指挥机构(基地)也已成立,全空军几乎所有三代战机部队都有高原驻训的经验,新入列的四代、三代半战机性能也都经受住了高原的考验。中国空军补齐高原空防短板,已无软件、硬件之忧。

国内网络媒体发布的歼-20战机赴高原试飞照片。

不过,由于西部高原自然条件实在太恶劣,预计中国空军还是不会在海拔4000米以上地区部署常驻战斗机部队。常驻的可能还是拉萨基地、各军用机场(场站)地面指挥、地勤、后勤人员。

但是,空军战机部队可能会采取无缝衔接的方式进驻高原。除了天气极端恶劣,别国空军战机也不可能升空出动的季节,中国空军的战机有望不间断地巡逻于雪域高原上空,而且,还能得到除地面雷达以外,空警-500、运-8电子战飞机等空中预警、电磁掩护的作战体系支援。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