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西藏发现一笔超级宝藏:掐住美日命脉!

军迷圈
核心:中国在西藏发现超级宝藏,价值数万亿,掐死美日命脉……内蒙古发现煤矿……
福建惊现中国第一金矿...
新疆发现特大油气田...
...
在这一系列喜报中,却几乎很少见到西藏的身影,使得它成为中国矿业版图中唯一一片净土。
中国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而西藏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几个省级行政区之一,如此广袤的国土,矿产资源贫乏到了这个地步?
刚刚,中国地调局在西藏发现一笔超级宝藏,25个大型矿床和7个特大型矿藏,保守估计,潜在经济价值2.7万亿元人民币!
西藏丰富的矿藏正式进入大家眼帘,这才发现,其矿产家底之厚,绝对难以想象!
中国矿业版图中最后一片净土——西藏
笔者了解到,西藏已经发现矿产100余种,这其中,铜8000万吨、金2000吨、铅锌3000万吨,西藏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资源储备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紧缺矿产铬、铜在西藏不但储量大,而且品位还相当高,铬铁矿已经探明的远景储量居中国之冠!
这就不由得让人感慨,西藏真的是上天的宠儿!
好运一直在眷顾着西藏!
中国科考队在西藏扎布耶盐湖建立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盐湖野外实验室,科学家们在这里不但发现了新型硫酸锂矿石,还发现这个湖的水中锂的含量在世界盐湖中排第二,这个湖的经济价值已经达到了3000亿美元!
而在西藏,还有多少这样的湖,还会产生多少经济利润,实在难以估量!
西藏这样闷声发大财,其它省份也不甘落后。
广西又发现一个特大型稀土矿藏。这个矿藏有多大呢?笔者了解到,这个矿藏位可供年产200万吨矿石的矿山企业开采100年以上。这是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要知道,美国稀土总储量也不过180万吨而已。
这抹稀土,大家千万不要小觑!这可是被称为“尖端产业维生素”。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信息技术(IT)产品以及混合动力车、弹道导弹等高端产业、武器完全离开不了它。
而且越是高精尖的领域,对稀土的依赖性就更大!比如美国的F22,它能够超音速巡航功能,依托的是稀土材料制造的强大发动机以及轻而坚固的机身,如果没有稀土,它将龟速在天上“裸奔”,隐形不过是幻想!
这么重要的稀土,中国究竟有多少呢?
目前,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足足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这也就算了,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中国的稀土总产量占到了全世界稀土元素总产量的95%以上!
看一下美日什么反应吧!
近期美媒曝光出美国国防部的报告资料中,无不表现出白宫方面的种种担忧,报告显示,美国在减少对中国的金属以及材料需求——这些金属和材料对美国国家安全和国防至关重要——但当前在对华依赖方面却没有任何进展,美国仍然极度缺乏开采和生产所谓稀土的能力。
而美国F-35战斗机、激光制导导弹以及从航母发射战斗机的弹射器,几乎完全要依赖从中国进口。
日本就更不用说了,在高精尖产业所必须的稀土超过90%依赖中国的进口!
而中国早已经宣布对稀土进行出口控制,并加强对这一战略资源的保护!
美日命脉被中国掐死,纷纷跳出来指责中国!
这次我们选择无视!
想当年,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美日纠集了十几个国家对我们搞全面封锁,当时可曾想过,会有今天?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现代战机一个重要隐形标志就是“黄金座舱盖”,座舱盖镀膜技术难度很大,因为镀膜要高度均匀,并厚度要严格控制,此外还要经久耐用不能脱落。
中国歼-20战斗机与美国F-22战斗机都使用了这种“黄金座舱盖”,“黄金座舱盖”并不是黄金制作,而是座舱盖涂有一层黄金色的金属膜涂层。
不要小瞧这个黄金色金属膜涂层,这种被称为隐身导电薄膜的物质可以防止敌方战机雷达和地面雷达的雷达波穿透座舱形成反射,从而让战斗机实现隐身。
这种金属膜涂层是高性能战斗机的核心隐身材料之一,而生产此类金属镀膜的主要原料便是稀有金属铟。
稀有金属铟是现代军事工业的基础,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和高科技产业的血脉,更是世界科技强国未来发展的命脉之一。
军事专家告诉记者,金属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金属,与其他材料合成后,往往会显着改善原有材料性能,具有重要军事价值。
铟在地壳中的分布量比较小,又很分散,没有任何材料可以替代。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铟生产国,铟的全球储量约1.6~1.9万吨,中国就储量1.3 万吨,其中云南储量最多,占比超过八成,中国因此是全球金属铟第一大国。
2006年,日本将铟列入储备对象,但其进口地只有中国。美国也是铟的最大进口国之一,可以说现在美日等国都在想方设法获取中国地下珍贵的铟矿藏。
未来世界是高科技的世界,高科技产品少不了铟,我国出于国防考虑,已开始限制或禁止出口。XLW
2017年9月6日,中国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在我国青海正式宣布:日前我国科学家,在青海共和盆地3705米深处,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
这是我国首次钻获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
消息一经传出,在国际上引起了强烈的讨论。
西方国家做梦都想要实现的新能源,竟然率先被中国突破了,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干热岩能源,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高效低碳清洁能源,埋藏于地下3到10千米,是没有水或蒸汽的、致密不渗透的高温岩体。
这种新兴地热能源,温度在150℃以上,可广泛用于发电、供暖、强化石油开采等等。
“干热岩”绝对是新能源领域中的当家人!
干热岩引导下的“地热能”是新能源领域性价比最高的。
传统水热型的地热,如果过量开采会出现水位下降,或者资源枯竭的情况,而干热岩资源稳定、均匀,来自于地球内部的供热,无处不在,是极富潜力的潜在资源。
根据初步测算,地壳中3到10千米深处干热岩所蕴含的能量极其可观,相当于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数十倍。
这意味着:谁能开采运用这款新型能源,谁就基本掌控着未来全球的能源命脉!
它吸引着全球国家的注意力,全球所有发达国家耗费巨大资金,都在秘密研究干热岩技术。
新能源干热岩的出现,也将打破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多年以来的市场垄断地位。
一旦干热岩开采技术,大规模量产到能源市场上,将直接影响到世界能源的命脉。
中国作为第一个率先攻克这一技术难关的国家,在未来全球新能源领域无疑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实际上,我们干热岩储存量十分丰富。
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国的干热岩资源量与美国的约在同一数量级。
经过初步评价,全国陆域干热岩资源量为856万亿吨标准煤,根据国际标准,以其2%作为可采资源,全国陆域干热岩可采资源量达17万亿吨标准煤。
17万亿吨标准煤是什么概念?
去年一年,中国的能源消耗总量折合下来,仅仅为43.6亿吨标准煤!
按照2016年的消耗标准,17万亿吨标准煤可以用3900年!
未来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竞争,是科技之争,也是能源之争!
今天,中国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击痛了所有的对手,更震惊了世界,西方各国纷纷在头条位置,予以广泛的报道,甚至24小时的不间断播报!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次中国再一次站在了世界技术的顶峰。
近段时间,继传的沸沸扬扬“网红”可燃冰后,又一位新晋“网红”令世界为之侧目,人们还在为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深海1266米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而喝彩的时候,在中国的另一头的能源钻探上再次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中国的另一头的能源钻探上再次取得了重大突破
近日,我国科学家在青海某地盆地3705米深处钻探中获取了236度的高温干热岩体。这是我国首次钻取温度最高的干热岩体,实现了我国干热岩勘查的重大突破。地热资源是新能源中的佼佼者,而干热岩又是地热资源中最具实用价值和利用潜力的清洁能源。
地热资源是新能源中的佼佼者
那么这位新晋“网红”干热岩到底又是什么呢?暂且不说我国可燃冰那相当于1000亿吨石油的储量,仅干热岩这一资源,陆地干热岩资源储量达860万亿吨标准煤。
陆地干热岩资源储量达860万亿吨标准煤
尽管按照国际标准,其中仅有2%能进行有效开采,但也有17.2万亿吨标准煤的储量,大概相当于我国2010年全年能源消耗总量的4400倍。
其原理非常简单,主要是通过注入凉水
干热岩能源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高效低碳清洁能源。其原理非常简单,主要是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面加以利用。看是上去是不是非常简单,感觉自己都能做了,但是不要忘记了这是要在地底3705米的深处进行操作,背后必有国家“重器”加持。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开发利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其他环境问题,也不受到过多的环境因素影响。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被关注的可再生能源国家
中国新能源领域起步岁晚,但在中国式速度的发展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风电连续五年翻番,以年均102%的速度还在持续增长,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占到世界产量的一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被关注的可再生能源国家。
太阳能光伏电池产量居世界第一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