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又一款翔龙级无人机曝光:巡航时间长载弹量更多

军迷圈
文|巡航者
有消息报道,中国某公司研制的TB001“双尾蝎”无人机首飞成功,据说该无人机可以连续进行35个小时的飞行。

目前,双尾蝎无人机已经完成了三架科研机的组装试制,即将转入外场首飞,地面控制站已完成硬件集成和软件开发、调试,已达到转场和首飞条件,综保系统设备已完成交付,可以有效保障总装、试验和试飞工作。
据了解,该机翼展20米,最大起飞重量2800公斤,升限8000米,巡航速度最高260公里/小时,视距任务半径280公里,卫通任务半径更是达到3000公里以上。载弹量达到1吨,可以携带25公斤/50公斤级空地导弹、25公斤/50公斤/100公斤级制导炸弹以及子母弹武器,也可以装载可见光/红外/激光光电吊舱、多模式对海雷达、通信中继、协同组网设备、CCD相机、高光谱相机、航测相机等多种装备实现不同的任务需求。

双尾蝎相较于国内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更强的察打一体、高原与海洋部署能力,以及更为突出的中空长航时飞行能力。因此,无论是国防安全、反恐维稳等军事警用需求,抑或高速监控、大气研究、甚至体育摄影等民用航空任务,都可以很好的满足。
从数据上来看,这款新型的无人机和我国的另一款先进无人机翔龙性能非常的接近,续航能力比翔龙还更长。

“翔龙”高空高速无人侦察机全机长14.33米,翼展24.86米,机高5.413米,正常起飞重量6800公斤,任务载荷600公斤,机体寿命暂定为2500飞行小时。巡航高度为18000米~20000米,巡航速度大于700公里/小时;作战半径2000~2500公里,续航时间最大10小时,起飞滑跑距离350米,着陆滑跑距离500米。
该机携带的电子设备更类似于“全球鹰”,有高清晰度数字照相机、包括单色高分辨率和彩色图像两种模式,可提供分辨率很高的静态侦察照片供阅读和判别;有高清晰度数字电视,能够提供动态的数字视频图像,方便实时监控,视频信号还有夜视能力,有独立的红外热成像通道,可以提供8~12微米长波自然热辐射视频或者更先进的高清晰度凝视3~5微米中波热成像,后者对机器动力的机动目标观察效果更好。

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和逆合成孔径雷达不一定会出现在每一架侦察机上,因为这种雷达的造价比较高昂。雷达能在恶劣气候下获得高清晰度的地面三维图像,具备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的机动目标跟踪和监视能力,往往用于更高级别的侦察和监视任务,与光学侦察组件联合使用。
“翔龙”无人机有可能装备几套相互平行的通讯系统,多通道战术短波数字电台可用于直接与地面指挥所、地面信息共享单位的直接联系和信息播发,允许通过授权将信息通道的下载权限下放到更低的作战单位,比如师、旅、团等等。

目前我国的翔龙无人机已经开始部署在高原地区,未来将会更加适应高原地区的气候条件,有助于我国空军提升高原地带的作战能力。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