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全球最大双体飞机可发射火箭,中国也应考虑发展

雷曼军事现代舰船

关注

文|雷曼军事现代舰船

保罗·艾伦作为一个商人,发展商业宇宙飞船必然精打细算,“白色骑士”-2和“宇宙飞船”-2的整个飞行过程约为2.5个小时,缩比复合公司目前计划机票价格为20万美元一张,这对世界上的富人来说并不算贵。到目前为止,“白色骑士”-2的总投入共为10亿美元。而该飞船一次飞行可搭载6人,要进行1000次飞行才能完全收回研制成本,截至2015年,已有575人预定了机票。但显然,6人的容量对于商业公司来说太少了,“宇宙飞船”-2频繁穿梭于地球与太空之间,受到大气烧蚀的影响,机体损耗也会非常快,在商业上完全划不来。

于是就需要一种更加巨大,能够携带很多旅客的新型航天飞船出现,这就是同温层发射系统。就载重来看,“宇宙飞船”-2的载重仅为17吨,而同温层发射系统的最大载重量为250吨,可携带60人左右的旅客进入太空旅行,相当于一架民航客机。这样的话,一次旅行就可以为缩比复合公司赚得1200万美元的利润,收益之丰富不言而喻。

同温层发射系统搭载的火箭运输舱由著名的SpaceX生产,其最著名的火箭就是“猎鹰”-9号火箭,可以把3吨的货物送入地球同步轨道并负责向“国际空间站”运输货物和人员。它最先进之处在于掌握了火箭再回收技术,在每次飞行后只要稍加修复,即可再次使用,这样的特点如运用在同温层发射系统飞机上,毫无疑问必然会大大成本。

这样的设想是比较合理的,首先是火箭的总重为505吨,但共分为两级,第一级占据了重量的大部分,而第一级主要负责在稠密的大气对流层内对火箭进行推进。同温层发射系统携带后,即可省略第一级,直接将“猎鹰”-9在平流层发射,再点燃火箭发动机,将载荷送入轨道。其次是猎鹰-9火箭的尺寸为高度70米,直径3.7米,而上文推算中同温层发射系统飞机的两个机身中轴线之间的距离是52.4米,容纳直径3.7米的“猎鹰”-9火箭没有任何问题。在将“猎鹰”-9的第一级去除掉之后,长度至少缩减一半,同温层发射系统的75米长度机身也完全满足“猎鹰”-9火箭的发射要求。

对于“宇宙飞船”-2来说,虽然船体本身会在发射之后回收,但火箭推进器在燃烧完毕后会自动抛落无法再使用。而“猎鹰”-9火箭可以将回收系统安装在第二级火箭上,在推送同温层发射系统的宇航舱进入轨道后,仍然可以顺利返回陆地实现回收,如此便大大节省了飞行成本。

“猎鹰”-9火箭的运输能力是地球低轨运输能力22吨,地球同步轨道8.3吨,这就意味着同温层发射系统携带的宇航舱在进入宇宙后,不会如“宇宙飞船”-2那样仅仅停留几分钟就必须返回,而是可以进入更高的轨道停留更久。如提前预设轨道,甚至可以直接像卫星那样一直运行在轨道之上。显然,使用同温层发射系统进行商业太空旅游的吸引力要比使用“宇宙飞船”-2大得多,

票价当然也会比前者高的多,这当然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从这个意义上看,保罗·艾伦这种微软创始人费尽心力搞同温层发射系统这款飞机,其目标绝不仅仅是几十亿美元的利润这么简单。

除此以外,同温层发射系统和搭载的飞船更可以直接将补给物资和空间修理机器人运送到太空站和相应的破损卫星周围实现太空补给和太空修理,大多数的卫星的重量都不会超过10吨。因此该飞机这也可以直接承担发射卫星进入轨道任务,而且几乎是全天候无限制状态的发射,传统卫星发射则往往需要考虑天气、光照、气温等因素,还必须建造昂贵的发射场。显然,同温层发射系统若最终成功,将大大节约美国宇宙开发利用的成本,让更多民间公司跨越开发宇宙的资金门槛,让美国迎来宇宙开发的小高潮,当然收益方仍然是保罗·艾伦和他的合作伙伴。

在军事上,同温层发射系统的意义也是无比重大的,热炒已久的太空战可能成为现实,对手费尽心思寻找良好天气筹备发射场和反卫星武器终于消灭美国几枚卫星,本以为可以削弱美军天基优势的目的。同温层发射系统却从美国起飞迅速发射补充缺失卫星,还有可能搭载武器袭击敌国卫星,且这一行动的行动低成本非常低,那么太空战谁赢谁输一目了然。

未来,我国也应该加紧研制这种飞机,一旦研发成功,那种战时临时发射大量侦察卫星探测美军航母、引导东风-21D攻击的战法就有可能成为现实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