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径即正义!俄步战车换57神针,曾痛打虎式重坦,今吊打阿帕奇

军迷圈官微
文|虹摄库尔斯克
当前世界主流步兵战车都有增加火力的趋势。
过去西方国家一般采用25毫米或30毫米机关炮作为步兵战车主火力,而俄罗斯则采用30毫米机关炮或100毫米低膛压滑膛炮作为步兵战车的主要火力。
面对新一代装甲目标,这些口径较小的机关炮与只能发射破甲弹和反坦克导弹的低膛压滑膛炮都不能有效应对。
为此,西方国家开始尝试在新型步兵战车上使用35毫米、40毫米和50毫米口径机关炮。

图片:“库尔干”25中型步兵战车已经悄悄地换上了无炮口制退器的57毫米机关炮。

图片:旧型号的“库尔干”25步兵战车,注意炮塔和新型号不同,装的是有炮口消焰装置的30毫米机关炮。
即将在胜利大阅兵中出现的俄军“库尔干人”25中型步兵战车、T-15“阿玛塔”重型步兵战车和BMP-3“偏流”自行高炮等新型装甲战斗车辆都换装了颇具苏联时代风格的57毫米机关炮。
57毫米口径首次应用是二战早期苏联为T-34中型坦克研制的能够发射高速穿甲弹的ZIS-4坦克炮。
由于弹药价格昂贵仅装备了一部分T-34坦克,但却取得了难以想象的穿甲效果,被称为“57神针”!

图片:装备57毫米ZIS-4坦克炮的T-34/57中型坦克,细长的炮管被称为“57神针”。

图片:57毫米高速穿甲弹,据称能够在1.5公里外怼穿虎式重型坦克的正脸。
战后,苏联又研制了著名的S-60型单管57毫米高射炮,并开创出一个庞大的57毫米火炮家族。
近年来,俄罗斯重新拾起57毫米这个口径,在S-60高射炮基础上开发了AU-220M“海燕”57毫米机关炮武器系统和2S38 “偏流”57毫米防空型机关炮武器系统。

图片:S-60型57毫米高炮,是战后57家族的开山之作。


图片:中国装66式双57舰炮的037猎潜艇,有着“黄水战列舰”的美誉,该炮也是S-60的后裔。
为了适应57毫米机关炮更加复杂和庞大的炮身,这些新型战斗车辆都对炮塔武器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或调整,布置了新型火控和观瞄系统。
而换装了57毫米机关炮后,俄军战车火炮无论是射程还是侵袭力都对西方新型步兵战车再次取得优势。

图片:采用57毫米机关炮的T-15“阿玛塔”重型步兵战车。
以新型的2S38型57毫米机关炮为例:
这是一种可以高平两用的先进大口径机关炮,炮口有多孔型制退器,缠绕有用于发射防空编程炮弹的线圈;
最大射程约为14.5千米,最大射高7500米,攻击地面目标时射速80发/分,防空作战时候射速提高到120发/分,可以在“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导弹射程外进行打击。
该车可有效打击中低空飞行的武装直升机、无人机、巡航导弹,还能够击穿现有西方各型步兵战斗车辆的装甲。

图片:以BMP-3步兵战车为底盘的“偏流”自行高炮系统,装有一门57毫米2S38型防空型机关炮。

图片: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虽然厉害,但57神针能在反坦克导弹射程外轻松击穿其装甲。
红场阅兵中就出现了以BMP-3步兵战车底盘为基础的“偏流”自行高炮。
该车的研制背景非常独特,最初是想以搭载57毫米机关炮的AU-220M“海燕”炮塔武器系统来对BMP-3步兵战车进行火力增强,并研制了早期的“导数”步兵战车原型车。
但在叙利亚作战的经验使得俄军认为需要装备一种廉价的伴随防空车辆,以打击如苍蝇一般的中小型无人机。
虽然俄军在叙利亚部署有“铠甲”S1、“道尔”M1等多型近程防空系统,但是用导弹打中小型无人机,甚至是带着迫击炮弹的“大疆”微型无人机显然有点太奢侈了,相反57毫米高射炮无论是射高还是射速都能够满足这样的作战任务。

图片:虽然“铠甲”S1防空系统不错,但是导弹打小型无人机不划算。
因此,俄军调整了新型57毫米机关炮的使用方向,将其改进为可以发射编程弹药的防空炮,因为这种火炮本身就是在苏联时代AZP S-60型57毫米单管高炮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所以弹道性能完全满足作战需求。
新火炮系统被命名为2S38 “偏流”(Derivatsiya-PVO)防空型机关炮,并沿用了BMP-3“导数”火力增强型步兵战车的底盘和AU-220M改进型炮塔系统。

图片:奇特的“偏流”战车并非步兵战车,而是野战防空炮。
为了适应防空作战,AU-220M无人炮塔左侧安装了一具炮长对空观瞄仪,正面增加了一部可以俯仰活动的小型相控阵雷达,即可测量炮弹炮口初速,用于火控系统参数的修正,也可以对中小型空中目标的跟踪,而炮塔顶部还安装了一套四通道车长周视观瞄仪。
此外,2S38型57毫米机关炮的炮口有多孔型制退器,边缠绕有用于发射防空编程炮弹的线圈,可以有效打击无人机、武装直升机等中低空目标。
看着强势回归的“57神针”,以及各国加强步兵战车火力的趋势,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考虑一下对现役步兵战斗车辆的升级呢?

图片:注意“偏流”炮塔的观瞄设备,那块平板其实是毫米波雷达。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