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空运物资养活240万居民,2万飞行员不停忙碌,上千个机组待命

军迷圈官微
文|谷火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关系形如水火,特别是在对德国的处置方案上,双方可谓是针锋相对。为了避免对方在处置德国时候获得过多的利益,双方都用尽种种办法来限制对手的权力。例如按照双方和谈的结果来看,最终德国将会被拆分成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民主德国自然是苏联的势力范围内,也会行驶社会主义的政治与经济体制,可以说是苏联在该地区最大的前进基地。为了武装东德,苏联在该地区部署了一整个装甲进攻集群,如果与北约发生直接军事冲突,那么驻德集群将会是苏联人手中最尖锐的长矛。为了应对苏联,美国也在西德部署了不少部队,甚至有计划在西德边境线上大规模部署核地雷来限制苏联军队的进攻。可以说,德国一直是冷战双方的冲突最前沿。这种情况下,在德国每一分每一毫的战略优势都是十分重要的。

在当时,苏联为了证明自己控制下的德国会比美国更强,在1948年全面封锁了美国控制下的柏林,同时在东柏林推行自己的货币体系。这种情况下,驻扎在西柏林的美军和德国人都十分的无奈,毕竟大规模封锁意味着他们已经无法从外界获取食物了,柏林自己的生产能力也不足以支持日常消费,别说生活了,可能就连淡水资源都无法自给自足。这种情况下,西柏林也只能向美国求助,希望美国来养活这上万柏林人。

其实,西柏林总共有240万居民,如果使用空中运输方式来为这些人提供口粮,那么美国将要把自己手中所有的运输机全部动员起来,在空中搭建了一条生命航线,靠着这条航线将手中的物资送进柏林。按照当时经济学家给出的结果来看,如果想要维持柏林正常运转,那么每天都要送进去一万吨左右的各种补给,否则柏林将会面临缺少生活必需品的场景。如果柏林真的连吃饭都不能保证,那么变相的等于美国治理下的德国不如苏联治理下的德国,会导致西欧国家民心不稳,于情于理,美国都必须要打赢这场运输战。

为了满足柏林的日常需求,美国将手中大部分运输机都派遣到了西欧,部署到了位于联邦德国的二十多个军事机场中,而当地的驻军为了接受物资,也在柏林新搭建了两座机场,在运输最高峰的时期,总共有800架运输机在这条繁忙无比的航线上,几乎每分钟都会有运输机在柏林机场降落,带来大量的物资。在当时,美国总共动员了两万多名运输机飞行员,组成了数千个机组来保障这次运输行动,往往飞行员在执行完一定次数的任务后可以休假,但是飞机必须交给下一个预备机组来执行运输任务,而如果飞机出现故障则就将被直接报废,由新的飞机来执行原定任务。

在美国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之下,西柏林的居民生活水平甚至超过了东柏林,这意味着苏联根本没有能力在这方面证明自己的实力。气急败坏的苏联派出了战斗机拦截了一架正在航线上飞行的运输机,为了回击苏联的行为,美国将更多的B-29轰炸机部署到了西欧,也借此威胁苏联,如果苏联继续干扰美国的空运行动,那么这些轰炸机将会飞往西柏林上空。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也只能放弃对西柏林的封锁,双方此次冲突以美国大获全胜为终点。(航空团)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