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二战德国特别战机:三角造型只烧煤,设计构想十分先进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小康视野

在很多人看来,战争是很可怕的事情,尤其是全世界范围的战争,不仅会让各国的实力受到损失,而且还会造成无数的人因此丧生。因此在二战之后,联合国开始努力倡导和平的理念,尽量避免再次发生大规模的斗争,避免世界人民重新回到那种混乱的局面。的确,战争对许多国家来说都是一场大消耗,但是从某个角度来说,战争会促使人类的科技进步,在大战的前提下会催生许多新型武器的诞生。在战乱时期,由于战争需要,许多国家都会竭尽全力去研制新型武器,各种奇思妙想不断,为的就是尽快投入到战场中使用。回看二战时期,这场大战参与国家众多,覆盖范围广,许多有实力的国家为了快速夺得战争优势,在后方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研制新型武器,这些战时设计的装备给后来各国研发武器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和设计灵感。在二战时期,德国得益于自身强大的科技水平,研发出各种先进的武器,其中有许多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充满了德国人的工业智慧。当时,德国空军为了提升自身的空战优势,研制了许多奇怪的飞机,比如一款特别的喷气式战机P.13A。这款战机和其他飞机最不一样的就是,它是烧煤的,而且它的外形也很奇怪,是三角形的造型。

很长时间里,德国的石油资源一直很缺乏,这方面的弱势也影响着他们在战场的表现,比如一战时期德国就曾有一款舰船因为石油不足而被迫用煤去提供能量,这样的结果直接导致这艘舰船的动力发挥受到阻碍。到了二战时期,随着战争局势的不断扩大,这种问题变得越来越明显。二战后期,德国经过长时间的苦战,损失了许多兵力,能源也是消耗的越来越多,所以在石油燃料缺乏的情况下,德国开始设想研究一些不用石油的武器,P.13A战机因此诞生。P.13A的设计师是亚历山大·利皮施,这位设计师的想法一直都很奇特,除了这款烧煤的战斗机之外,他还研制出了ME163小型火箭截击机。

在1944年,利皮施在石油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创新性地提出用煤炭来代替石油作为动力能源的设想,不过它使用的煤炭并不是我们常见的大块煤炭,而是特制的小颗粒煤。根据设计,这种小颗粒煤燃烧后产生的废气会和空气混合在一起,然后排放到飞机后喷嘴,从而为飞机提供动力。同时为了完成超音速飞机的研制目的,P.13A的机身采取了三角形的设计,另外设计师为了提高飞机的飞行速度,将驾驶舱放在飞机的发动机上面,尾翼的部位垂直放置在驾驶舱的上部,这样一来,飞机的长度缩短了,整体质量也减少了许多,另外整体的三角形布局和独特的尾翼设计可以让飞机在高速飞行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虽然这款P.13A的设计构想十分先进,但是由于当时处于战争后期,战况紧张,德军为了挽回战败局面,将一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的武器研制项目给停掉了。于是利皮施只能将其伪装成截击机的项目来应对审查,躲过了被裁的命运。可惜到二战结束后,这款战机还是没有完全研制出来,后来还是美方将这个项目继续推进下去,最终推出P.13A战机。正是因为这款战机的独特设计,美军后来许多飞机都参考了类似三角翼的战机设计。

不同于石油能源,煤炭燃料储备充足,而且比较便宜,使用煤炭作为飞机发动机动力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德方石油匮乏的问题,而且通过特殊技术将飞机使用的煤炭做成颗粒状,可以让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获得持续的能量,从而保证飞机的稳定飞行。根据计划,燃烧一吨煤可以让P.13A战机持续飞行1000英里,但是由于烧煤发动机的效率缺陷,这款战机飞行的速度估计每小时只有300-400公里左右,其实际最大的飞行时速只能达到400英里。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