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重量达到15公斤的冲锋枪,没有好体格真扛不动,需要多人共同操作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在一战时期,欧洲还存在过一个奥匈帝国,曾经和英法德俄四大国平起平坐,奥匈帝国的首都就是如诗如画的维也纳,实际上这一欧洲列强是一个由奥匈帝国和匈牙利王国组成并向周边扩张而内部构成松散杂乱的军事联合体。由于二十世纪初欧洲的民族独立思潮兴起以及列强之间的矛盾激化,奥匈帝国在欧洲的武力扩张遭到反对,从而引发了萨拉热窝事件并迅速点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结束后,奥匈帝国分裂成十个国家,但只其中一国捷克斯洛伐克的轻武器产能在二战之前就几乎占据了欧洲的半壁江山,当年奥匈帝国的实力也可见一斑,毕竟一战中坦克、飞机使用相对较少,以辅助步兵作战为主。而一战时期主要的战争形式还是在陆地进行大规模壕沟战和野战对攻,这让轻武器设计师们开始研制能够行进间持续设计的单兵武器,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冲锋枪。而奥匈帝国则设计出了一款hellriegel M1915的冲锋枪,严格来说还算不上典型的冲锋枪,但是具有了冲锋枪的一些作战特征。

​Hellriegel M1915式冲锋枪

奥匈帝国的枪械设计师为了给冲锋陷阵的帝国士兵提供更好的机动火力,打算将重机枪进行简化和改造,使其成为单兵手持冲锋枪。作为同盟国的奥匈帝国的这一“大改小”的设计思路跟协约国意大利人以手枪来打造冲锋枪的“小改大”刚好相反。奥匈帝国的设计师看重了马克沁机枪的水冷枪筒能够提供的强大火力密度,于是决定也在冲锋枪设计上采用这一设计,而这必然使得枪的重量大大增加,有得必有失,最终该枪设计出来后战斗全重达到了15公斤,基本上就是一挺轻机枪的重量。

​Hellriegel M1915式冲锋枪平卧射击

15公斤的战斗重量在实战中如果进行快速的行进间扫射对于射手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般人的身体素质根本撸不动30来斤“小铁炮”,那么30来斤的家伙事想要作为“冲锋枪”大量列装部队似乎多少还是有些不靠谱,最终直到一战结束奥匈帝国土崩瓦解了,该枪也没能量产服役。奥匈帝国军事上的问题很多,有奥地利籍军官用德国给属下军队下达作战指令,但绝大多数士兵根本听不懂德语,军队中存在诸如此种怪诞且混乱的问题数不胜数,使得奥匈帝国300多万军队即使在德国和保加利亚的帮助下也没能征服区区数十万人军队的小小塞尔维亚。

​Hellriegel M1915式冲锋枪采用的是9×23毫米手枪弹,可以使用20发弹匣供弹,也可以使用160发弹鼓供弹,为了保证足够的火力延续性自然要采用大弹容量的弹鼓供弹,因此除了射手外,该枪还需要专门配一个供弹手伺候着。为了达到一定的冲锋火力延续效果,除了需要一名体格彪悍的射手外,还专门需要一个背着特制弹药箱的供弹手,而且同样需要超人的身体素质,因为背负的弹药重量也是好几十斤重。等到一战末期M-18冲锋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冲锋枪时代和自动步枪时代才拉开序幕。MP-18也是第一种采取自由枪机式原理和开膛待机的冲锋枪,枪重仅仅4.18公斤,两把枪加起来不过十五六斤,可以考虑双枪同时开撸。(东山客)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