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袭击、病毒突袭,如何消灭它们?必须在萌芽阶段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观察眼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所以任何突发事件都能够引发“连锁反应”。如何才能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呢?
如果把这次突发事件看做紧急公共安全事件,我们来看看此类事件中怎样才能够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这包括了一下几点:1,何为紧急公共安全事件及其危害;2,快速预警、决策、规避;3,危机隔离;4,救援物资供应,高效的专家团队支持;5,心理干预和信息畅通。
先来说说何为紧急公共安全事件,传统安全大家都懂,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安全问题已经凸现,就比如这次的“冠毒”突袭。除此之外,还包括了金融危机,计算机病毒袭击,资源危机,突发环境安全事件(有毒物质泄露),核生化袭击等等。此类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最大的特征就是“传染性”,这种传染性极大的增加了事件的破坏力,对比地震、水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犯罪(跨国犯罪,海盗,走私贩毒)问题,此类事件最可怕的就是造成“人人自危”,计算机病毒、金融危机会扩散,生化袭击会造成“大规模杀伤”。

资源危机有点特殊,其不会“传染”,但是关键资源一旦被封锁,就会立即钳制住经济的方方面面,其速度甚至比计算机病毒和金融危机还快速。有毒物质泄露会影响土质,污染水源,并随着水流扩散,造成“大规模袭击”。核化袭击和有毒物质泄露非常相似,只是其技术难度很大,发生的几率非常小。生物袭击就不用说了,但是物种袭击必须要说明,就比如食人鱼一旦被投放,就会造成生态系统崩溃一样,只是其伤害程度没有生物袭击那么大,因为生物袭击的“不可控制性”,武器的拥有国一般都不会使用。

这些紧急公共安全事件的特征还有以下几点:
突发性强;难以准确预警;应对危机所需的专业技术高;袭击需要高技术支持,比如计算机病毒,核生化袭击。这些特征也增加了此类紧急公共安全事件的“破坏性”。但是,这些特征也为我们应对危机找到了方向。既然此类危机有“技术方面的特征”,那么加强事件相关的信息收集,实时监测各种数据,比如各种经济参数,最新的计算机病毒感染信息,重要航道的安全状况,有毒物质存储设备的参数,以及核生化原料的动向,就可以进行大数据监测,提前做出预案。

这种监测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提供足够的反应时间,因为其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难以准确预警。对于核生化袭击,金融危机,计算机病毒袭击还需要加强国际情报交流,进行大数据分析。一旦发现危机的苗头,就要迅速决策,把危机规避或者遏制在萌芽状态。比如研制新型杀毒软件和疫苗,投入资金紧急救市,对有毒物质存储设备进行降压、降温,外部保护,或者利用化学原料中和。对核生化武器及袭击者进行围捕,并建立有效的“防火墙”!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