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密接空中支援!听上去高大上,其实这种空地协同从一战时就开始了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所谓密接空中支援(CAS),是一种空中力量的对地支援行动,一般由固定翼飞机或者旋翼机(如直升机)直接对地面(或者海面)的地方部队做出火力打击。由于空中力量极其靠近地面,所以需要空地部队之间的精确协调后才能完成,如今这项任务一般由联合终端攻击管制员所承担。以美军为例,正是拥有了来自空中力量的直接支援,才能够在大小战役中无往不胜,占尽先机。

密接空中支援看上去是现代军事术语,但最早能够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虽然当时航空业仍然处于萌芽和起步阶段,但当时的作战飞机仍然会对地支援。一百多年前的飞机可没有如今的导弹、精确制导炸弹乃至定向能武器等等,仅有最基础的机枪和轻量炸弹,不过如此有限的火力仍然能够对地面的敌方部队产生巨大的心理威慑。

虽然战机对地攻击始于1914年,但1916年欧洲才最早制定了"空中支援学说",并专门训练飞行员展开对地攻击。不过由于一战堑壕战的盛行,另一种"地面突击"战术反而更加受重视,它更加强调纵深轰炸和敌后拦截,对那些没有直接威胁的敌方目标发动预防性的攻击,以延迟、破坏和阻碍后续的敌方支援。这两种战术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飞机都经过了特殊改装,尤其是炸弹外挂架,这允许飞机飞行到很低的地面投下炸弹。

事实上,在早期德国和英国的空中战术都远远领先于美国,尤其是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是最早开始使用密接空中支援战术的国家,德国空军和德国陆军开发出了最有效的空地协调技术。地处欧洲腹地,德国以陆军起家,但德国从未忽视地面行动中空中支援的必要性,尽管德国空军和其它国家一样也颇爱进行敌后战略轰炸,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发展CAS。

由于《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被禁止发展军事工业,所以重型轰炸机的发展也面临阻碍。1934年德国与瑞典展开联合军事演习,受到了俯冲攻击的启示,此后在西班牙内战期间德国成立了五个空中对地攻击小组,并配备著名的Ju 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德军的空中对地支援力量,直接隶属于陆军,这也是为了方便地面部队直接传达攻击请求,事实证明这样效率很高。

到了战后,在西方成为霸主的美国开始为自身确定专属的CAS需求,直升机成为美军的最新密接空中支援力量,如贝尔公司的UH-1通用直升机,在越南战争时期UH-1成为了美军的标志性形象。虽然直升机被证明没有固定翼飞机快,更容易遭受敌方防空火力的打击,但直升机可以利用战场地形作为掩护,另外低飞行速度也让直升机拥有更长的战场持久性,对地面部队的支援也不仅仅只是火力打击一种——抢救伤员、运输补给、部队输送等都因直升机加入CAS成为了可能。

当然,美军专门对地支援的战机也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A-10"疣猪"攻击机,它负责提供对地面部队的密接支援任务,包括攻击敌方战车、武装车辆、炮兵阵地及重要地面目标等。A-10"疣猪"在波斯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中表现出色,给敌方地面部队造成了惨重的损失。

如今,使用信息技术来指导和协调精确的空中支援,已经增加了情报、监视和侦察在利用CAS方面的效率。激光、GPS和战场数据传输系统通常能够与提供CAS的各种空中平台进行协调,与地面部队进行通信的空中平台还可以提供额外的空对地搜索、地面护航护送以及更强的指挥与控制能力,这对于局部的低强度冲突而言特别重要。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