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美国专家称中国正在开发空射型东风21D,这事靠谱吗?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军武次位面

【军武次位面】:风林火山

早在21世纪初,中国就曾经展示过空射型火箭,并引发外界关注。众所周知,火箭技术和弹道导弹技术密切相关。最近有美国军事专家认为,中国正在开发空射版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这让人引起了无限遐想。

空射反舰弹道导弹这一概念包含三个要素,空射、反舰、弹道导弹。意味着该武器必然要具备能够在空中挂载、使用弹道导弹发射飞行、具备反舰能力者三个基本特征。实际上前两个基本特征合起来就是在冷战武器发展史中早就出现过的"大杀器"空射型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打击目标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该系统的整个抗击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利用弹道导弹从发射点火到出大气层这段时间导弹尾焰的红外、紫外信号来获取导弹发射预警信息,利用的设备则是国防支援卫星或者天基红外卫星上的多光谱红外传感器。

▲弹道导弹在平流层飞行时,尾焰是巨大的红外信号

一般来说,导弹从地面发射上升到高度为10千米的对流层顶部这一过程中,因为大气吸收效应,红外传感器对导弹尾焰无法探测,当火箭上升到10千米以上时,空气密度急剧下降,红外传感器就能成功捕获到目标,继而将这一信息传递到远程预警雷达进行跟踪监视。将弹道导弹放在空中发射时,载机平台的飞行高度一般也在10千米左右,因此并不能带来导弹防御系统中缩短导弹发射预警时间的助益,但不代表这种发射方式毫无用处。真正的好处在于四个。第一是火箭不用穿越对流层带来弹道导弹射程的提高和质量的减少,意味着使用更小的弹道导弹就可以实现更大导弹的作战目的。

第二:空射弹道导弹虽然仍然能够被国防支援卫星和天基红外卫星所捕捉到,但这两种卫星的虚警率也很高,往往需要地面间谍情报、空中电子侦察情报的综合研判才能提高预警准确率。无论是移动式还是固定式的弹道导弹都不能有效对抗者两种情报侦察,空射型则让这两者侦察失效。第三则是发射平台的生存率大大提高。传统的弹道导弹无论是发射阵地、发射型还是载具运行路线都比较有规律甚至固定,容易被敌人的第一波核打击和空中猎杀所消灭,空中发射平台难以辦认和跟踪,发射后立刻可以机动到其他位置,很难被猎杀。第四:虽然天基红外传感器仍然能捕捉到导弹发射,但地面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远程跟踪预警雷达以及拦截兵力的探测、拦截范围往往只部署在传统弹道导弹必经之路上,而空射弹道导弹载机平台则可以机动到这两者之外提高突防概率。

如果这种弹道导弹再具备反舰能力,那么就相当于将美军航母编队和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联系切断,仅仅依靠舰队本身的传感器和武器实现反导预警、拦截,其成功率会下降很多。此外空中发射对地面基础设施的依赖不大,因此相对地面发射来说成本仅相当于后者的五分之一左右。不过由于空射反舰弹道导弹在载机飞行过程中受风速、高度不断变化,相比陆基固定发射阵地,其精度会有较大下降。假设陆基东风21D的打击精度为10米,空射版的打击精度能够达到100米就已经相当不错了。

▲轰6N挂载东风21D想象图

一种提高精度的方法就是对空射出去的反舰弹道导弹和航母进行同时监视,而后根据数据发出修正。从原理上来说,这一方法的确是可行的,但这就限制了空射弹道导弹的发射机动性,使其必须全程经过雷达的探测范围,那么这种雷达就必须足够大。在我国的主要威胁方向上部署X波段大型跟踪监视雷达或许可以起到这样的效果,而通信卫星则可以完成中端修正的任务。和陆基反舰弹道导弹一样的是,要击中水面舰船,特别是严密防守的航母,并非那么容易。第一步就是要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发现锁定航母,并且保持一定的持续时间,空射型反舰弹道导弹相对于陆基反舰弹道导弹来说,可以一部分的节省导弹射击准备时间。这样就能够减轻传感器的压力以卫星为例,以第一宇宙速度飞行在轨道上以200千米幅宽探测海面航母时,25秒就会飞过探测范围,即使配装了侧摆镜头,也只能拓展1倍的时间。

▲轰6N机腹下凹处疑似为弹道导弹挂载空间

更何况,这样短的时间内即使探测到目标,探测到的信息还要经过指挥控制中心进行处理才能下发到具体作战单元,因此任何反舰导弹都是不可能在雷达卫星、光学卫星提供信息完成发射准备的。苏联的确使用过这些手段反航母,打击手段主要是图22M3轰炸机,这种飞机的优势是可以在确定大概位置后,集群编队的方式飞临目标区域使用机载雷达搜索侦察相当大的海面,指望反舰弹道导弹弹载雷达去搜索根本行不通。

▲无侦8高速隐身无人侦察机

要真想打航母,还是需要能够对航母进行持久监视的空中作战平台来完成侦察和跟踪任务,目前来看,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高空长航时侦察无人机。这种无人机最好是隐身的,否则面临航母侦察体系,它根本不可能飞到可以侦察的范围内。

航母是一个体系作战,要破必须使用另外一套作战体系,一件单纯的武器是不行的。我国发展空射反舰弹道导弹作战能力,就必须同时发展以下几类设备和系统,以建设完备的天基反航母作战体系:高数据率卫星通信系统;高空长航时隐身无人侦察机;加装了辅助动力系统和弹翼的新型东风-21D;战略轰炸机平台,大功率X波段相控阵雷达;反航母战略作战司令部和情报处理中心。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