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这才是五代机的真正能力,隐身只是一部分,高度自动化解放飞行员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冯善智观察

对于苏57的飞行员来说,他们不再是传统意义的飞行员。因为苏57的几项高度自动化功能,让飞行员摆脱了常规模式,不用去想飞机如何飞,而是需要思考飞机如何作战。

那么这解放了飞行员双手和大脑的自动系统是什么呢?

一、自动空战功能

根据权威部门的实际测算,五代战机对决很少会出现超视距击杀。由于大家互相看不见,一般都处于20公里的自卫射程才会进行短兵相接。

如果大家在操作上出现些失误或延误,那么凭借着战机的高速很容易就进入机炮的射程之内。所以机炮反而成为了五代机的重要配置。

苏57战机的机炮便装备了自动空战功能,当双方处于“白刃相见”的时候,飞行员只需要将机炮的瞄准镜套准对手就可以了,至于怎么飞完全由飞机的“自动空战”系统操作。

目前,苏57官方对“自动空战”系统只是进行了简介,没有具体参数和系统说明,所以只能浅尝辄止。

二、自动飞行分析系统

“自动飞行”与特斯拉电动轿车上的“自动驾驶”是两个概念,有人战机的“自动飞行”更多的是问题应急处理。

这套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著名的“黑匣子”;一个是将飞机上的飞行参数与航电设备信息,回传给地面控制站的资料整理系统。

“黑匣子”的作用更多为“后知后觉”,只有飞机失事后人们才会第一时间想起它并找到它。它里面存储着飞机出事前所有的性能参数和通话记录,这为工程师提供了资料参考,可以避免以后有其他飞机于相同问题上再出事故。

可“黑匣子”毕竟是飞机发生事故后才能体现价值,那么有没有即时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这便是五代战机的“自动飞行”系统。

它的工作流程是在将飞机所有数据存储到“黑匣子”的同时,还会通过网络同步传送给地面控制塔台。这样飞机或飞行员一旦发生状况,地面控制站可以即时发现问题,为飞行员提供操作建议,规划行动路线等。

如果飞行员无法操作飞机,地面控制站还能够远程介入,操作飞机进行紧急降落,避免发生机毁人亡的事故。

当然,这种传输不是单向的。地面控制站也可以通过这套系统随时查看飞机的状况和航电系统,这样避免了飞机出现故障时飞行员来不及报告甚至都没有发觉故障的情况。

这套叫“Karat”的资料分析记录系统已经衍生出多个型号,并在米格、苏霍伊、雅克、图波列夫生产的飞机上进行了广泛安装。尤其从2016年到现在,俄罗斯发生了多架航母舰载机坠毁的事件。因此海军舰载机上还专门扩展了一项弹射座椅附件,这是其他空军战机所不具备的。

不过目前俄罗斯的自动飞行分析系统已经发展到了“AIST30”,新一代系统拥有两个子系统,除了地面控制塔台可以给予飞行员操作建议之外;飞机自己也有了“思考”的能力,和给予飞行员操作建议的权力。

三、自动着陆功能

1996年,俄罗斯的格洛莫夫试飞院研发了“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这是一种以卫星、无线电两种不同方式共同进行精准定位的系统。

这套系统最初是为了满足空中加油需求研发的,战斗机依靠这套系统可以在大空域范围内搜索加油机,并且在加油时精准定位。系统要求相对误差在2米之内,速度误差不能超过每秒0.01米。

经过不断的改进,这套系统升级到相对误差在0.7到0.5米之间,速度误差在每秒钟0.07米以下。这样的精度完全拥有自动着陆的资格。

这套系统是否应用到苏57身上,俄罗斯人并没有明确说明。最佳的佐证有两点:一则是美、德联合研制的X31。这款验证机开发出了自动着陆功能,工作原理与俄罗斯的自动加油系统完全一致。而且X31的精度要求是“厘米级”,远低于“卫星—无线电导航系统”的参数。

另一则是在2007年的莫斯科航展上,梁赞仪器厂展示过一套名为“着陆卫星系统”的相对定位系统。以俄罗斯的做事风格来说,有技术有系统没有理由不安装到苏57的身上。

四、最后的最后

在短兵相接的时候飞机自动飞行、出现问题的时候飞机自动协助、在返航时候飞机自动降落。那么问题来了,很多事情飞机自己都做了,要飞行员干嘛呢?

这是未来两个大趋势决定的:首先飞机无人化是未来趋势,现在无人机已经具备对地侦察和对地攻击的能力,未来具备空战能力是必然的,这些自动功能其实就是在为以后的无人战斗机准备;

最后,如果无人战斗机进入高度智能化时代,也需要有人战斗机指挥。因为战场瞬息万变,有些临战对策都是神来之笔,单纯依靠电脑程序是行不通的。那么飞行员就成为了编队指挥官,他的主要时间要考虑指挥作战,那么繁琐的操作就可以交给飞机自己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