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也能遨游太空,商业太空旅行平民化,最低75000美元能享受

军迷圈官微
文|军武观察
从1961年首次载人太空飞行开始,敏锐的商业目光就盯上了其背后蕴藏的巨大商业旅行价值。直到现在,除了平均每人2000万至4000万美元的巨额门票以外,严苛的身体要求也将很多身体不好的富豪拒之门外。
不过早在十几年前,欧美的一些公司就力图探索一条普遍的商业太空旅行之路,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其中的佼佼者。

一、蓝色起源公司
蓝色起源公司是亚马逊集团于2000年成立的商业航空公司,贝佐斯希望自己像“钢铁侠”马克斯一样研发出一款可以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器。不过亚马逊的飞行器并不是用于发射卫星这种商业行为,而是用于太空旅行。
重复发射的航天器不仅可以提高太空旅行的安全性,还可以降低成本,这样低廉的票价又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参加。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贝佐斯将公司的飞行器命名为“新谢泼德”号,用以纪念美国第一位宇航员。而“蓝色起源”的意思是指亚马逊以地球这颗蓝色星球为起点,向太空进发。
“新谢泼德”号属于亚轨道飞行器,由一级火箭模组与加压载人太空舱整合而成。火箭模组由1台以液氢与液氧为推进剂的BE3发动机推动;加压载人太空载具有15立方米的舱内空间,能搭载乘客6名,具有逃生系统以备发生意外时逃生所用。

“新谢泼德”号先由火箭推进器垂直上升至距离地面100公里高度后,推进器与载人太空舱自动分离。载人太空舱上冲到最高点后,打开降落伞缓缓返回地面。整个过程都是由电脑控制,而不是地面控制中心或驾驶员操控。
从最高点到着陆整个过程大约10分钟左右,舱中的乘客可以享受将近4分钟的“失重”体验,同时还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欣赏到地球的美景。
蓝色起源公司之所以还没有投入大规模运营主要是因为之前曾进行了9次试射,太空舱9次皆成功回收,只是火箭推进模组仅成功8次。

这种旅行方式的好处在于价格低廉,20万美元一张的单人门票,不及2000万太空旅行费用的百分之一,并且对旅客的体格要求低,也不需要特殊训练。
二、维珍银河公司
维珍集团是英国著名的航空公司,他旗下的“维珍银河公司”则是开发商业太空旅游的公司。他们没有采用火箭助推的方式,而是使用飞机携带子机的“子母机”方法,将搭载游客的“太空游客”号子飞机带至距地16公里的高空后,母机释放子机。
“太空游客”号被释放后会点燃火箭助推器加速,在10秒钟内以超音速飞向亚太空,最高到达距离地表80公里处,随后“太空游客”会向下滑行,利用自身特殊的机翼结构像羽毛球一样旋转、缓慢地自由落体。整个过程同样可以让乘客体验到将近4分钟的“失重”状态。

客舱可搭载6名“太空乘客”,每个人都要穿着特制的连体太空衣,系上安全带斜躺在座椅内。
不过与亚马逊相比,维珍银河公司的安全性不是很高。从制造的第一架“太空船”子机开始就经历了不断的试验和不断的失败,几次失败累计付出了多人伤亡的代价。
不过维珍银河公司依靠母公司的强大号召力还是拥有不少粉丝,目前他们已经与来自58个国家超过640位客户签订了太空旅行协议,其中不乏贾斯丁比伯这样的明星。要知道“上船”的门票可是25万美元一张,而且还没有确切的出发时间。
三、世界景观公司
与前两款不同的是,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世界景观公司打算将气球旅行发挥到极致。
他们使用氦气高空气球悬挂加压太空舱的模式,搭载2位驾驶员和6名太空游客,在距离海平面30公里处,也就是平流层飘浮滑翔将近2个小时。

游客在加压客舱中可以轻松观赏景色,以广角视野长时间欣赏黑暗太空背景下美丽的地球曲率,以及由模糊逐渐转为清晰的大地。
最诱人也最遗憾的是,由于高度较低,乘客无法体验失重状态。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乘客不需要承受3至6个重力加速度的强负载,不必身穿太空服,门槛也低到几乎“买票就能参加”。
长达5个小时的旅游过程只需要7.5万美元,这是目前公布的所有太空旅行中最低廉的。

世界景观公司从2014年开始进行相关的飞行试验,只不过2017年是这家公司的灾年。先是在6月份的时候因为漏气,造成气球原本5个小时的飞行时间到17个小时才惊险的落下;12月气球发生了爆炸,产生的震波波及到图森市半径1公里的区域范围。
这场爆炸直接将世界景观公司炸到了破产的边缘,公司只能又融资了2650万美元的资金继续进行研发与改进。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