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政治未来的发展变数较大,有一股力量潜藏强有力的实力

军迷圈官微
文|怪蜀黍老囧曾
伊朗的政治体制是宗教界指导世俗民选政治人物施政,这种体制的关键在于宗教界与世俗政治之间的动态平衡。不过有意思的是,由于宗教界对于世俗事务确实缺乏足够的能力,因此世俗官员相对于宗教人士有着天然的优势。伊朗政治内部存在着不平衡的状态。

在1979年伊斯兰革命成功后,霍梅尼就将伊斯兰革命卫队作为自己权力的重要来源之一。伊斯兰革命卫队是霍梅尼手中的一支武装力量,起源于1979年伊斯兰革命初期形成的三个委员会组织,包括革命委员会、革命法庭和治安委员会。治安委员会主要负责为前两者提供武力支持,其主要成员多来自于革命运动过程中的大学生以及平民阶层。到1979年5月5日,这些团体被合并为伊斯兰革命卫队。1979年12月4日,阿亚图拉·霍梅尼正式批准成立革命卫队,官方层面将该部队正式合法化。革命卫队在霍梅尼的概念里同时扮演着军队和警察的双重职能,在初期的实践中同样是扮演打击巴列维王朝支持者、库尔德土库曼阿拉伯独立运动以及前伊朗帝国武装部队军官的角色,并且在一年之内从6000人扩张到10万人。
尽管霍梅尼反复强调革命卫队不应该被政治化,但事实上在霍梅尼死前伊斯兰革命卫队就已经政治化了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革命卫队在战争中积极地扮演着动员大众参战的角色,他们发动的“人浪”攻势让全世界记住了伊朗的革命狂热。而在伊朗稳住战线后,革命卫队作为霍梅尼最重要的支持者,他们坚决执行霍梅尼的主张,并且也利用霍梅尼对他们的支持态度不断扩张自身。革命卫队发动了占领美国大使馆事件,并利用这一机会迫使巴扎尔甘辞职并流亡,随后他们坚决反对巴尼·萨德尔统一伊朗武装力量的主张,最终迫使巴尼·萨德尔在1981年辞职而后流亡。而这两位总统的离开,最终宣告霍梅尼的伊斯兰共和党真正夺取了伊朗的政权。革命卫队还与伊朗军队关系微妙,尽管一起与伊拉克人作战,但革命卫队与伊朗正规军的摩擦越来越大,革命卫队的野心也不断膨胀,最终不顾陆军的反对,在1986年革命卫队成功说服了霍梅尼向巴士拉地区发动大规模“曙光”-8号进攻,最终酿成军事灾难,虽然占领了伊拉克的法奥,但伊朗参战的16万人中有高达8万人伤亡。

在两伊战争结束、霍梅尼去世后,革命卫队在政府中的地位显著下降了,精神领袖成为革命卫队的支持者,而政府则开始更多依靠正规军,并对革命卫队里弥漫的狂热思想感到棘手。拉夫桑贾尼担任总统后,着手限制革命卫队的规模和装备水平,并把巴基斯民兵从革命卫队中分离出来以实现制衡。不过,革命卫队坚决反对拉夫桑贾尼将革命卫队编入正规军的想法,并且不断向民选政府展示肌肉,从而成功地保持了其12.5万人的规模和相当于完整海陆空三军的组织架构。拉夫桑贾尼为了避免革命卫队干预政治,给予了他们许多经济优待,然而这毫无疑问又增加了革命卫队干预政治的能力。哈梅内伊担任最高精神领袖时权威远不如拉夫桑贾尼,面对强势的老同僚,哈梅内伊更多地依赖于革命卫队的支持。依靠着哈梅内伊的支持,革命卫队利用基金公司(Bonyads)获得了大量的战后重建合同,开始初步的卷入经济。

到了哈塔米时期,革命卫队干预政治的决心更强。1997年伊朗总统选举,以改革姿态参选的赛义德·穆罕默德·哈塔米试图改变伊朗过于保守的内政和外交政策,这引起了保守派的不满。作为保守派和核心力量,革命卫队穆赫辛·雷扎伊(Mohsen Rezai)公开要求革命卫队成员给强硬候选人投票,而哈塔米当选后,1997年7月19日,革命卫队24名高级指挥官这保守派报纸上发表公开信,“希望”哈塔米遵循“伊玛目的路线”,这也是第一次革命卫队公开对改革派施压。为了打压“强硬派的堡垒”,哈塔米利用几位政治人物遇害案件打击和削弱了伊朗情报与国家安全部,结果革命卫队借机进一步扩张。正是在哈塔米时期,革命卫队开始公开进入政治领域,2003年的市政选举中,革命卫队参选人获得了众多省市议会席位,而后2004年的议会选举,革命卫队占据最高立法机关290席中的80席,政治资源大幅度扩张。
2005年伊朗总统选举,所有4个总统候选人伊斯兰革命卫队前指挥官穆赫辛·雷扎伊(Mohsen Rezai)、执法部队参谋长穆罕默德·巴克尔·卡里巴夫(Mohammad Baqer Qaliaf)、最高安全理事会秘书阿里·拉里贾尼(Ali Larijani)以及德黑兰市长艾哈迈迪·内贾德都是伊斯兰革命卫队的高级成员和两伊战争的老兵,最后内贾德当选总统,他的首任内阁中有9人为前革命卫队成员,而议会中革命卫队成员则影响了行政审批手续,大量革命卫队成员进入政府,并形成强大的行政权力,进而顺势重新控制了巴斯基民兵,人事也向着正规军渗透。这种扩张也进一步导致2008年议会选举中革命卫队力量的扩大,并在2009年大量介入总统选举,并在之后的大规模抗议中镇压示威民众。

当然,扩张的体系背后还有一大批企业,2009年革命卫队就控制了超过100家公司和企业,管理资产120-150亿美元。在两伊战争结束后,革命卫队利用重建计划大量介入了基建领域,并且将建造的社会公共住房按照与革命卫队关系远近进行分配。戈尔博集团(GHORB)是革命卫队所拥有的大型集团之一,该集团由革命卫队首席指挥官领导,其董事局成员包括联合部队司令、伊斯兰革命卫队五个分支部门的首领(卫队陆军、空军、海军、圣城旅以及巴斯基武装力量)、伊玛目侯赛因大学校长、伊斯兰革命卫队合作基金会会长以及革命卫队自给部门部长。利用这些关系,戈尔博集团可以轻松获得国有银行资金贷款,并且还不用纳税,从而获得丰厚的利润并进入油气这类关键领域。革命卫队还常常反对对外开放,反对外国资本进入,并且大量参与了走私。因此,革命卫队的经济利益也使其更为保守化。而且组织大了,派系就出现了,2005年的四个候选人中,雷扎伊代表的是革命卫队的主流成员,卡里巴夫和拉里贾尼属于有革命卫队背景的务实派,而内贾德更多的是接近巴斯基民兵所代表的中下层成员。内贾德的一些政策对于革命卫队并不有利,这与内贾德寻求更大的权威有关,但他的政策同样没有能够触及革命卫队的核心,相反,革命卫队仍然在内贾德时期得到了巨大的扩张。

2013年上台的鲁哈尼则开始以其他方式削弱革命卫队的经济利益,整体思路是依靠最高精神领袖调整革命卫队的经济职能,而非简单的否定。鲁哈尼削减了巴斯基民兵的预算,并拒绝增加革命卫队的预算,不过仍然承认革命卫队的经济地位。当然,革命卫队的利益结构犹在,根本问题仍然是伊朗最高精神领袖需要单独一套武力系统来制衡世俗政府,因此鲁哈尼能够削弱革命卫队的原因还在于最高精神领袖的地位还比较稳固。这是个动态平衡,并不是静态的。
本次伊朗承认击落乌克兰PS752航班后,革命卫队的责任是肯定无法甩掉的,而且最高精神领袖也震怒,此事必然会让革命卫队受到不小冲击。务实派借机打压革命卫队应该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不过革命卫队的基础仍在,也不可能真的伤筋动骨。哈梅内伊离开后,革命卫队未来的角色将是极为微妙而有趣的。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