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武装分子冒充政府军大开杀戒!摧毁750座大楼,人员死伤惨重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环球快资讯

刚刚迈入新年的门槛,全球局势就一直动荡不安,美国与伊朗险些爆发全面战争,全世界都捏了一把汗。特朗普的最新表态,暂缓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脚步,中东急剧升温的局势稍稍有所缓解,但非洲又传来大规模武装冲突的消息。

据英国路透社1月9日的报道,当地时间8日晚上,大批“博科圣地”武装分子冲入了尼日利亚东北部博尔诺州的蒙古诺市,并动用轻重型武器大肆开火,打死至少20名尼日利亚士兵,在袭击的过程中,武装分子摧毁了大约750栋居民楼房,导致约1000名当地平民被迫流亡。蒙古诺市被攻破之后,尼日利亚政府军代表拒绝对此进行评论,这是非常罕见的,可能是因为两方面的原因,导致该国政府军实在无颜面对媒体的质问。

一方面,是因为蒙古诺市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蒙古诺市约有10万人口,位于尼日利亚与喀麦隆的交界地区,同时距离博尔诺州首府迈杜古里只有大约130多公里的路程,被认为是首府的外部屏障,因此蒙古诺市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蒙古诺市的失守,意味着“博科圣地”武装分子通往首府迈杜古里的屏障已经不存在了,下一步就是攻击首府并最终夺取对博尔诺州的控制权。蒙古诺市被攻破,让尼日利亚政府军“无颜”以对。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尼日利亚政府军“太过轻敌”。报道称,“博科圣地”武装分子是“以军方的名义”进入蒙古诺市的,换言之,“博科圣地”冒充了尼日利亚政府军,而当地的武装部队居然没有及时发现,这才使得大批好战武装分子顺利闯入城内“大开杀戒”,导致了如此惨重的人员伤亡,而“博科圣地”武装分子几乎没有任何伤亡的报道。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蒙古诺市以这种方式被攻破,尼日利亚军方需要承担不小的责任。

“博科圣地”成立于2002年,是尼日利亚土生土长的原教旨主义武装团体,该组织主张建立伊斯兰律法统治,反对西方的文化和教育,其已故领袖穆罕默德·优素福曾经公开否认地球是圆的,不承认水被太阳蒸发之后会形成雨,因为这“违反了伊斯兰教义”。自成立之日起,“博科圣地”就长期活跃在尼日利亚与喀麦隆交界地区,对边境的村庄进行掠夺和抢劫,还时不时进行大规模绑架,在实力大增之后,就开始进攻大型城市。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博科圣地”首次进攻蒙古诺市了,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5年1月份的报道,当月25日黎明时分,大批“博科圣地”武装分子向博尔诺州首府迈杜古里方向发起突击,并成功占领了迈杜古里的北部门户蒙古诺市。尼日利亚军方就非常无奈地表示,政府军发起了英勇的攻击,但“博科圣地”却集结了更多的士兵,“并不断向前线输送武装力量”,导致政府军处于劣势,最终“我们的军队被迫撤退”。

此战之后,“博科圣地”的实力又有了大幅的增长,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016年9月份的报道,IHS Markit调查公司的数据表明,尽管全球反恐战争如火如荼,但“博科圣地”在非洲的影响力却在持续增强。数据显示,2014年“博科圣地”一共实施了22次袭击,包括在尼日利亚东北部的一座村庄绑架了185名妇女与儿童,并杀死了30多人;2015年,仅在尼日利亚境外,“博科圣地”就实施了62起袭击,几乎是2014年的3倍。

“博科圣地”的发展壮大已经超出了尼日利亚一国所能抗衡的程度,贝宁、喀麦隆、尼日利亚、乍得和尼日尔五国联合出兵,组建了一支专门打击“博科圣地”的多国联军。2018年5月份,尼日利亚政府军第22旅联合“多国联军”的特遣部队,对盘踞在博尔诺州巴马区几个村镇的“博科圣地”武装分子发起了突然袭击,被解救人质多达“上千人”,其中大部分都是没有反抗能力的妇女与儿童,还有部分成年男子被胁迫参加“博科圣地”。

从目前来看,“博科圣地”依然还在非洲疯狂生长,其行为虽然形同“恐怖主义”,但其主张却体现了美国政治家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理论。拒绝世俗化,反对西方化,在文明层次无法对抗的情况下,诉诸武力和恐怖的暴行成为了必然的选择。据联合国统计,在过去10年内,就有3.5万人死在“博科圣地”武装手中,现在看来,这个数字还会持续增加,一旦“博科圣地”攻占蒙古诺,继而挥军迈杜古里,后果是极为严重的。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