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亲自“操刀”袭击亲伊朗武装,背后用意不止是报复

军迷圈官微
文|海外探客
2019年12月29日,美国国防部宣布美军当天对什叶派武装组织“真主旅”位于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的多处设施实施空袭。对此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人民动员组织”在同日发表声明,确认美国发动空袭已造成该组织25人死亡、51人受伤。由于这是美军自2014年重返伊拉克以来,首次直接攻击伊朗的代理人武装,因此此次空袭背后的用意值得深思。
按照美军自己的说法,此次空袭的直接原因与前几日美军遭到的袭击有关。在12月27日,伊拉克北部基尔库克附近一处驻有国际联盟部队的军事基地遭到火箭弹袭击,导致一名美国承包商死亡,4名美军士兵、2名伊拉克安全部队士兵受伤,美方认定“真主旅”是本次袭击的始作俑者,于是向该武装发动了报复。
但不难看出的是,美国此举深层次的用意还是在威慑伊朗。自从特朗普政府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以来,美伊关系急剧恶化,美国不断以增兵海湾和封锁石油出口等手段向伊朗极限施压,试图以压促变。伊朗则以各种手段予以回应,除了在外交场合的合纵连横、部分中止履行伊核协议外,通过代理人在中东其他地区给美国和其盟友找麻烦也是有效策略之一,如在目前的叙利亚和也门局势中,都可以看见伊朗的影子。
而在伊拉克境内,伊朗方面的影响力更是巨大。萨达姆倒台以后,两伊关系迎来转机,为了改善周边形势,扩大外交活动空间,进而扩大地区话语权,伊朗积极主动地发展与相邻的伊拉克政府及各武装力量之间的关系。除了在经贸领域,两伊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也过从甚密,伊朗支持包括伊拉克达瓦党及伊拉克伊斯兰最高指导委员会在内的什叶派政党联盟,由于得到伊朗的援助,努里·马利基、海德尔·阿巴迪等多届政府均持亲伊朗政策。而伊朗对于伊拉克境内什叶派武装的支持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如曾声名赫赫的巴达尔旅和马赫迪军都有着明显的亲伊朗倾向。
至于此次被美军所打击的“真主旅”,早在2011 年 4 月美国军方发言人杰弗里•布坎南就指出该组织接收来自伊朗圣城旅的支持。近来随着伊核博弈加剧,伊朗方面的代言人在伊拉克也更加活跃。据相关美国官员称,过去两个月来,伊拉克境内的亲伊朗武装使用包括122毫米火箭弹、无人机等武器,向当地的美国承包商、美军基地和其他设施发动了11次袭击,这些在一定成程度上都可以视为伊朗向美国发动的“非对称”反击。为刹住伊朗的势头,美国的必须有所行动,因此空袭就显得顺理成章。
其实自2019年7月以来,以色列就已开始时攻击伊拉克境内的亲伊朗什叶派武装,并且据称出动了F35隐身战机。尽管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才是幕后黑手,但毕竟当时美国还处在一个看似中立的位置,此次美国自己一下跳到了前台,除了传达更为强烈的意志外,还透露出美国对于目前地区局势的担忧。现在虽然美国频频挥舞制裁大棒,但一些大国仍然坚定的支持伊核协议。如在12月27日至30日,中俄伊三国就在阿曼湾地区举行了代号为“海上安全带”海上联合演习。对此,伊朗海军司令侯赛因•坎扎迪少将在29日表示,海上安全是一个需要有海上能力的国家共同解决的问题,并称伊朗邀请海湾地区所有国家下次也加入联合军演。对美国来说,伊朗的言行无异于在组建一个“反美联盟”,与美国的“护航联盟”相对抗,而中俄的体量则会使这个“反美联盟”更具吸引力。美国担忧出现“骨牌效应”,所以此次大动干戈也是警告中东一些国家不要站在伊朗一边。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本次空袭也是美国在有意敲打伊拉克。近年来,两伊之间由于现实需要走得比较近。在伊核问题上,伊拉克多次在外交场合声援伊朗;2019年3月伊朗总统鲁哈尼就任后首次访问伊拉克,并发布联合声明称两国将在多个领域建立伙伴关系,并推进友好与合作继续向前发展;在不久前美国情报部门和军方曾对媒体表示,根据可靠的情报,伊朗正将其国产短程弹道导弹悄悄地运入伊拉克;以上无疑都是美国不愿看到的。本文开头提及的“人民动员组织”成立于2014年,在打击“伊斯兰国”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3月被编入伊安全部队,直接听命于伊国防部,而“真主旅”则是 “人民动员组织”的一个分支,由该组织的二号人物穆哈迪斯领导,所以也可以说“真主旅”是被伊拉克政府所承认的合法武装。而美国此次在伊拉克的国土上打击其政府下属的武装,也是在告诫伊拉克不要与伊朗过于亲密或者成为伊朗的“跳板”,否则美国会“不高兴”。
作者:兰顺正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