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战略轰炸的支柱,总共投下64万吨炸弹,B-17空中堡垒名不虚传

军迷圈官微
文|史海杂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战略轰炸。通过集结数百甚至上千架轰炸机,对敌国的工业中心、大城市、兵工厂、交通枢纽等战略目标实施大规模轰炸,彻底摧毁敌国的战争能力。美国在二战期间,对日本和德国都展开过大规模战略轰炸,而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主要使用的,就是号称“空中堡垒”的B-17重型轰炸机。
说到“空中堡垒”,其实美国有3种轰炸机都得到过“空中堡垒”的称呼,其中B-17的绰号是“空中堡垒”,B-29的绰号是“超级空中堡垒”,B-52的绰号则是“同温层堡垒”。不过在一般媒体上,这三种“堡垒”经常被弄混,不过这是题外话。作为“堡垒”系列的开山作品B-17重型轰炸机在当时确实堪称是一种强大的重型轰炸机,而它的问世和列装,也最终改变了美国军方对于空中战役的思想。
实际上大规模战略轰炸在1921年,意大利军官杜黑的《制空权》一书中已经有记载。杜黑在其著作中论述称,大规模使用重型轰炸机,对敌人后方的城市、交通枢纽等重要战略目标实施大规模轰炸,以摧毁敌国的工业基础和交通基础为目标,直接摧毁敌人的战争能力,并最终赢得战争。B-17型轰炸机是能够实现杜黑“战略轰炸”设想的第一种大型轰炸机,不过遗憾的是杜黑并未看到二战的战略轰炸,他于1930年2月15日去世。而实现杜黑战略思想的B-17型轰炸机在杜黑去世4年后才开始立项研制。
1934年时,美国陆军航空队(1947年9月8日美国陆军航空队才从陆军中分离出来,成立为单独的美国空军,所以在二战时期,美国是没有单独空军的,所有飞机分属于陆军航空队和海军航空队——笔者注)提出招标计划,准备研制一款可以携带2吨炸弹,最快飞行速度可达322千米/小时,并且携带2吨炸弹可以飞行8000千米的远程重型轰炸机。不过经过多方论证,该技术指标过高,以当时的技术水平难以实现,所以最终招标确定为:携带2000磅炸弹(1磅=0.454千克,2000磅约等于908千克),最大飞行速度322千米/小时,最大航程3218千米。最后波音公司研制代号“波音-299”的飞机方案获得通过,该机在携带2.1吨炸弹时,依然能够飞行2980千米,因此得到了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青睐。
B-17轰炸机采用了常规气动布局,中单翼、后三点式起落架设计,该机机翼宽大平直,装备有4台普惠公司的R-1690-E“大黄蜂”螺旋桨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750马力。不过生产型B-17轰炸机换装了4台莱特公司的GR1820-39“飓风”螺旋桨发动机,单台最大功率提升至930马力。B-17型轰炸机长度22.7米,翼展31.6米,飞机高度为5.8米,接近2层楼房的高度,在试飞时,当时在现场采访的美国媒体记者称呼“真是一个飞行中的堡垒(Flying Fortress)”,所以B-17由此得名“空中堡垒”。
B-17轰炸机正常状态可携带8枚600磅炸弹(约合272千克/枚),8枚合计2176千克,所有炸弹以呈两列挂在轰炸机弹仓的挂架上。同时为了有效保护飞机自身的安全,B-17轰炸机自身装备有13挺12.7毫米勃朗宁M2型航空机枪,飞机的透明机鼻、机尾、背部和腹部都有机枪手,甚至在飞机机身两侧还开有专门的射击口,装备有航空机枪。该机是世界上第一款完全没有射击死角的轰炸机,因此,在执行战略轰炸任务时,美军甚至以数百架B-17排列成密集编队,所有飞机之间相互掩护,构成一个严密的空中堡垒,让前来拦截的德国战斗机几乎如同面对一个刺猬,根本无法下口。同时,密集编队的另外一个好处是:保持了投弹的密集度,在二战的技术条件下,密集投弹可以大幅增加轰炸的精准度。
1942年1月,美国陆军第8航空军在佐治亚州的萨凡纳成立,同年2月第8航空军更名为第8轰炸机司令部,开始协同英国空军执行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任务。在当时,美国依仗着B-17自身火力凶悍,坚持整个B-17集群在白天排着密集的队形,进行高空精确轰炸,而英军的兰开斯特和威灵顿式轰炸机则在夜间执行对德国本土的空袭行动。除了空袭德国本土以外,美军的B-17轰炸机还曾经大规模调入北非战场,支援英国在北非的战斗。在北非战役和“火炬计划”期间,对德国本土的轰炸曾经一度减少,第8轰炸司令部的B-17大部分被用于支援盟军在北非的战斗,而德国非洲军团指挥官隆美尔在阿拉曼的失利,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这些B-17轰炸机——它们摧毁了大批经过海路运抵非洲的物资补给,让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弹尽粮绝,最终走向覆灭。
在美国正式加入战争对法西斯宣战后,曾经向英国提供了一批,45架B-17E型轰炸机作为支援。但是英国并没有将这些轰炸机用于轰炸作战,而是利用其巨大的航程,将其改装成为远程海上侦察机,用于在大西洋水域巡逻,以对抗德国U型潜艇。不仅如此,美军也利用B-17机体宽大,载荷充裕的特点,将其改装成为多种特种飞机,很多改进型B-17特种飞机一直服役到1960年代。
B-17型轰炸机在欧洲最为出彩的一次作战,是1945年2月~4月的德累斯顿大轰炸。在德累斯顿大轰炸中,美军分三批分别出动311架、406架和580架B-17轰炸机猛烈轰炸德国东部工业重镇德累斯顿,同时美军还得到了英国皇家空军两个波次(分别为769架、529架)兰开斯特重型轰炸机的支援。整个空袭作战几乎把德累斯顿全城夷为平地。事后由于伤亡太多,难以统计,至今只能粗略统计死于德累斯顿大轰炸的平民在3.5万~13.5万之间。整个德累斯顿大轰炸的人员伤亡甚至已经超过了原子弹空袭广岛所造成的平民伤亡,现代战略轰炸的巨大破坏力由此可见一斑。
B-17轰炸机在整个二战期间相对比较平稳,并没有特别出彩的行动,但是也正是这种“老黄牛”的精神,让B-17成为整个二战中美军投弹量最大的轰炸机,先后有约64万吨炸弹,经由B-17运载并投掷在纳粹的头顶,为打击法西斯主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B-17轰炸机总产量高达12731架,是二战时期产量第二的轰炸机,到那时却是二战中美军投弹量最大的轰炸机,后续的B-24和B-29等重型轰炸机的投弹量都不及B-17,该机堪称是轰炸机界的“老黄牛”。
即使在今天,依然有少数保养良好的B-17型飞机可以自由飞行,在美国的各种纪念活动中,时常可以看到B-17在天空中翱翔,向人们诉说着战争的精彩和残酷。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