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将成“三足鼎立”格局,300架F35,76架苏57,歼20有多少?

军迷圈官微
文|武器正能量

随着俄罗斯苏-57战机即将量产服役,东亚地区的空军五代战机将迎来三足鼎立的格局。一方面,属于美国同盟国家的日本与韩国均陆续装备了F-35A和F-35B战机(日本空自和海自预计共装备147架F-35,韩国装备的数量将超过150架);另一方面,俄罗斯空天军已经公布的苏-57总订单为57架,中国空军目前装备的歼-20仅为36架。

可以说,美制五代机在东亚乃至全球范围内在短时期内都处于数量上的绝对优势。特别是在F-35量产规模加大后,单机售价持续下降(目前已经降至8000万美元以内),这一优势还将继续扩大。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方面的歼-20生产线始终没有开足马力。一旦在新型发动机等核心技术得到最终完善定型后,预计未来歼-20的总生产数量能达到600-800架之间,在规模上足以媲美F-35。

众所周知,由于全球第一款五代战机F-22已经停产,美国目前重点发展的就是多个型号的F-35战机。由于研发时间长,相对技术趋于成熟,再加上众多国家参与研发项目,平摊了研发成本,F-35从造价到市场销售各个方面都是一路高歌猛进。特别是不久前,美国政府已经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再次订购了478架F-35战机。

与此同时,考虑到后续还有十多个国家(包括日本、韩国乃至印度等非北约成员国)急于装备五代机,美国政府已经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下达死命令,必须限期交付战机。
据悉,自2018年以来,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不断扩大F-35生产线规模,并组织了上万员工加班加点赶工,甚至已经达到了24小时生产一架F-35的产能效率。

与此同时,F-35战机在成本方面也在现役各款五代机中优势明显。按照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计划,在相关技术不断优化、订单规模不断扩大的前提下,F-35A战机售价将会控制在7500万美元左右,而性能更出众的F-3B与F-35C将会控制在9000万美元左右。

截至到今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向客户们交付了352架F-35战斗机,共有10个国家成为首批接收客户。其中,美军装备的首批F-35战机占据全球交货量的75%,另有澳大利亚、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荷兰、挪威、韩国、英国等实现了战机交付。

和F-35成为市场爆款的情况相比,俄罗斯苏-57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的量产进展则十分坎坷。从发展进程来看,苏-57的首飞时间比中国的五代机歼-20还早,但直到今年才正式生产了首架量产型飞机。据悉,位于俄罗斯共青城的“加加林”飞机制造厂(也是苏霍伊各型号战机的总装厂)是苏-57的总装工厂。

据了解,目前生产序列号为T-50S-1(51001)的苏-57量产型飞机最快在年底前将正式交付俄罗斯空天军,另一架量产机将在明年交付。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推动下,俄罗斯空天军与苏霍伊正式签订了苏-57的采购协议,但这份订单的采购数量也仅有76架。预计,俄罗斯空天军将在2020-2027年之间陆续接收。

美制五代机与俄制五代机冰火两重天的量产服役局面,也让很多军迷对中国歼-20五代机的发展计划格外关注。从央视和军媒等媒体的相关报道来看,目前中国空军的歼-20依然处于小规模量产服役阶段,现役歼-20战机采用“大队制”编制,大约有36架,接近一个空军旅的规模。从世界范围来看,这也是全球现役规模仅次于美国空军的五代机作战部队。

当然,歼-20之所以一直没有放开产能,完全是我国有意为之。因为国产发动机问题一直限制了五代战机的换装和量产。此前,歼-20装备的AL31FN99M2发动机年产量仅有60台,根本无法满足歼-20战斗机的大规模量产需求。随着涡扇10B发动机的定型和量产,歼-20的产能也将逐步加码。特别是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将AI-450、AI9500F两款种发动机生产线整体搬到中国,将为歼-20的大规模换装量产打入强心剂。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