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十年间列装几百架三代机,全靠精打细算,有人欢喜有人愁

军迷圈官微
文|谷火平
自苏联解体以来,俄罗斯不仅继承了前苏联庞大的武器装备和军工科研能力,也同样发扬着前苏联人的牛脾气和强悍的行事风格,在整个世界政局中依然拥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影响力,而俄罗斯在世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人民心目中也有享有极高的声望。虽然俄罗斯现役主战装备的核心技术基本上都是源自于前苏联时期,但是俄罗斯依然靠着这些技术经过一些改进后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在叙利亚战场打的有模有样,甚至苏-24战斗轰炸机这样的老物件经过了一定的升级后依然呈现出不俗的价值。不过大家往往忽视掉的是俄罗斯已经不是从前的那个在任何方面都能够与美国一较高下的超级大国了,比如国防开支预算上,这一点就显而易见。
在国防开支上,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和平研究所的报告,俄罗斯2019年的整个国防支出总额已经排到全世界第9位,甚至连德国、日本都排到了俄罗斯前面。那么,既然俄罗斯的经济不好连累了国防军费的投入,俄罗斯为何还是能稳居军事强国的地位呢?
首先,虽然俄罗斯现在的国防开支总额不过才400多亿美元,但是这些钱俄罗斯利用的很好,简单来说俄罗斯将更高比列的经费用于武器装备的研制和更新,每年俄罗斯的国防开支的其中一部分都会雷打不动要投入到维护和提升俄罗斯现有的强大核武库实力上面,坦白说俄罗斯的常规军力是难以与以美国为首的强大北约抗衡的,因此俄罗斯必然要依赖其比美国都要强大的核威慑能力,来构建不对称的战争威慑理念和能力。为了突显核威慑的不对称优势,俄罗斯还专门在2010年出台了一份新的核政策,该政策允许俄罗斯战略核打击部队在国家领土和人民安全面临可能的威胁时率先动用强大的核武器进行有效的遏制。应该说俄罗斯一直打核武器这张牌既是无奈之举也是应有之措。而曾经的苏联同志加手足兄弟乌克兰现在虽然也算彻底看明白这个世界的逻辑了,可惜为时晚矣,该国的核武器早已全部销毁、不复存在。
除了将有限的军费投入到核威慑的强化上,俄罗斯还拿出相当大一部分来提高空军的武器装备的升级换代。众所周知海军是最为烧钱的,海军的建设周期常常被称为百年海军。美军新型福特级核动力航母单艘造价就达到100多亿美元,还不算其服役后庞大的难以预估的各类开支,基本上三艘美军新型核动力航母的造价就够俄军一整年的开销了。为了能让十分有限的军费价值最大化,在发展海军和发展空军的取舍上,俄罗斯坚定的选择了优先发展空军,这在库兹涅佐夫航母被俄军封存以及俄国防部随后的一系列表态中已经得到了明确的承认,而实际上从近十多年俄罗斯海军和空军两者实际的发展中,也更加印证了俄罗斯更重视空军建设的抉择。海军方面获得的少量投入中侧重点还是放在了维持一定的水下力量的保有上,而新入役的水面舰艇近十多年来除开辅助舰只外,作战舰只多是一些一两千吨的轻型护卫舰的加入,连三四千吨的轻型驱护舰都相对很少填充给俄罗斯海军。
而反观俄罗斯空天军这十多年来的建设,则明显能够看出俄军方对其的偏袒以及在其身上给予的厚望和期待。自2010年以来的十年间,俄罗斯空天军所接收的各类固定翼新战机共计400多架,少的年份也有20架,最多的如2015年接收了62架。除了常规战机的不断补充外,俄空天军对第五代隐身战机的渴求也愈发强烈,而俄罗斯现阶段的航空技术在第五代战机最为看重的隐身性能层面还显得不尽如人意。虽然苏-57的订单已经下了,但是建造速度不会很快,虽说其隐身性能尚有不足,但毕竟有总比没有的好,先开始缓慢的生产着,与此同时再加快研制力度,争取尽快使隐身技术成熟,并尽早能够在后续的生产中进行应用,毕竟当前俄罗斯在各个方向上依然有不小的军事压力需要强大的五代机出面提供足够的威慑。
除了对相对有限的军费进行高效的应用和规划之外,俄罗斯保持强大的军事地位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的重要宝贵遗产,这个宝贵遗产不仅仅是前苏联留下的庞大武器装备和先进技术积累,还包括俄罗斯军队对当年前苏联红军的顽强作风和强大意志品质的传承。虽然曾经的苏联是今日的俄罗斯难以望其项背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俄罗斯在当今世界政局中依然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巨大作用,为构建多极化的世界政治生态承担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责任。(东山客)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