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军的“特殊”武器,射程不是很远,但是准确率却很高

军迷圈官微
文|军林天下
在二战的时候,日军的步兵部队里面有一种特殊的武器,它的射程不是很远,但是准确率却很高,很多时候士兵可以将其精准地投射到我军的重机枪阵地,从而造成一定的伤亡。这种武器就是美军俗称的“膝盖追击炮”,也就是八九式掷弹筒。作为日军特有的轻型步兵武器,它主要是用来发射小型炮弹的,其内部装载的炮弹是针对机枪手而装备的,其威力比一些大型的炮弹要小些,但是比手榴弹要大,携带起来很方便。在抗战时期,它的存在备受日军欢迎,使用的也很频繁,这种制式武器在当时也给我军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在俄国研制出早期的追击炮之后,日军随即开始仿制各种口径的追击炮,其中一种就是在1921年开始装备的大正十年掷弹筒,这种掷弹筒长度为524mm,口径为50mm,重量只有2.6kg,射程范围大概65-175m。它可以发射九一式手榴弹,烟雾弹,信号弹等,设计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追击炮和单兵手榴弹的火力空白。这款掷弹筒一直服役了25年左右,但由于它的射程还有精度都不够,所以之后就被八九式掷弹筒给取代了。
这种掷弹筒的口径也是50mm,炮筒部分的长度为260mm,重量为1.6kg,全炮的长度为413mm,重达4.7kg,有效射程大约为500m,最大的射程可以达到700m.,可以发射八九式和九一式的手榴弹。这种武器的筒口设有8条膛线,有专门的弹药袋,可以携带十多枚八九式掷榴弹,其弹药的杀伤半径在10m左右。
在陆军部队中,掷弹筒和轻型机枪的装备比例是一致的。一般来说,一个日军队伍中会设置1个机枪小组和一个掷弹筒小组,每个小组内部分别配备2把机枪和2个掷弹筒。在战场上,掷弹筒小组会跟随步兵进行冲锋攻击,提供近处的火力支援,当敌军机枪开火之后,它们就会用掷弹筒对敌军进行集中射击。由于这种武器比较轻便,所以大多由单兵携带,并且通常有很多障碍物可以帮助遮挡,所以隐蔽性能比较好,杀伤效果也就不错。
由于掷弹筒的结构比较简单,成本比较低,所以很适合大规模地生产装备。它的性能并不是特别优秀,射程也比较近,但是其可以和手榴弹,追击炮还有92式步兵炮有效地进行搭配,火力组合很密集,相较于其他的追击炮,它在基层单位内的装备数目大,形成的火力很强,因此在二战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作为一种步兵的单兵武器,它的重量很轻,可以在战场上给步兵提供有力的火力支援。
要是这种武器在一个熟练的掷弹筒手手上使用,那么基本上在其射程范围内可以做到指哪打哪。 不过这仅针对技术成熟的老兵而言,这种掷弹筒并没有配备专门的炮架和瞄准设备,所以实际打击的时候更加注重士兵自身的目力观测。而这种技术对于新手来说,一时之间是很难训练出来的。因此在后期由于精度和瞄准度的原因,加上追击炮的不断发展,这种掷弹筒渐渐被淘汰了。
很多人很好奇这种没有瞄准设备的武器是怎么进行瞄准射击的。其实具体的操作并不是复杂,难的是射准,这点非常考验使用者的经验和能力。因为这款掷弹筒没有炮架,所以只能用手扶着,但这也是有一定要求的。据悉,其炮身要和水平面保持45度角的高度。而这种角度必须通过不断地练习,才能比较熟练地达到。另外,在掷弹筒的炮管上面有一条线,可以用来确定瞄准方向。至于目标距离,这点就要依靠射击人员的经验来判断了。其次是射程方面,它可以通过其炮身管和柄杆的调度器来进行对应的调节。当目标距离估算好了,瞄准方向也确定好了之后,士兵就可以适度旋转调度器到合适的表尺上,然后再掰动引铁,点燃弹药,进而成功发射出去。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