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39突击炮,法国人的浪漫杰作,但还未出鞘就被废掉了

军迷圈官微
文|小康视野
在那些二战迷们的眼里,法国在二战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令人大跌眼镜,在一战中还能够顽强的跟德国人掰手腕,但在二战中,法国人的溃退简直令人不可想象。因此,人们对于法国二战中的装备也就没有更深的印象了。其实,法国作为当时的欧洲列强,在欧洲发展历史上一直占据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当时的工业强国,在武器装备的设计上,法国人当然也不逊色,至于战争的失败更多的是法国人对战争的厌恶以及抵抗意志的削弱。在装备设计上,其实,法国人还是比较有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的,比如其V39突击炮在当时就非常吸睛。

突击炮这个概念源于二战前,通过一战之后对坦克经验的总结,产生了对步兵实施支援的装甲装备,可以说是坦克发展的一个分支。当时被人称为突击炮,其实就是安装在装甲车上的火炮,不过相对于坦克来说在装甲防护上有些差距而已。突击炮概念出来以后,在二战中确实流行有几款典型的装备,这些装备在作战中都有着优秀的表现。不过,不过法国的V-39虽然当时已经设计出来,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这款装备并没有在二战中亮相使用。但这并不能妨碍我们对其认识。

天性浪漫的法国人在突击炮的设计上与严谨的德国人是不一样的。导致了V39突击炮也造型别致,有人说它别具一格,但也有人说它丑的惊人。一款武器装备的设计跟当时军队或者国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V39也是如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人伤亡惨重,但同时也迷上了坚固工事的阵地防御战,这也导致了其耗尽人力财力构筑了史无前例的马奇诺防线,同样的V39的设计也承袭了这种防御作战的思想。为了弥补马奇诺防线上防御火力的不足,法国人将目光瞄到了突击炮上,这种远比坦克要便宜,又可以扛着大型的榴弹炮到处跑的装备无疑是很好的机动防御火力,将这些装备放在马奇诺防线上,无疑既节省财力,又有不错的效果。于是V39突击炮还未参战就被赋予的防守者的角色。这对于以进攻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坦克装甲车辆来说,无疑是一种悲哀啊。

不过,不管怎样,为了在可以预见的战争中减少伤亡,法国人在构筑马奇诺发现上也算是拼了。即便是V39也要投入进来。为了使其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V39采用了法国30年代设计的重型坦克ARL-40的底盘,使得这款突击炮有了较为坚实的机动能力底子。不过直接将其底盘拿过来也对V39火炮的设置产生了重大影响,由于ARL-40的履带是过顶设计,如果将火炮安装在炮塔上,无疑会大大增加突击炮的高度,不论是对突击炮的机动通行能力还是战场隐蔽能力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最终设计师们只得将75毫米的火炮安装在了车体前方,但这样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火炮安装的实在太低太靠前,当其越过壕沟障碍时,炮管很可能扎进地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设计人员又将火炮设计为伸缩炮。

不过,令人比较惋惜的是,V39虽然在二战前已经设计完毕,并且制造出来样车,正当法国人雄心勃勃的要制造大量的V39火炮来充实马奇诺防线时,德国人并没有通过马奇诺防线来突破法国,而是在意想不到的方向向法国发起了攻击。仓促之下,英法联军发生大溃败,等德国人打过来时,法国只得将仅有的3辆样车进行了处理,除了没有落到德国人手里外,其本身也没有发挥作用。可以说是一款时乖命蹇的突击炮了。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