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美伊中东交手第一回合总结:国家打架,文明过招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海外探客

特朗普下令刺杀苏莱曼尼

近来,因为伊朗“圣城旅”最高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少将被杀,中东形势一度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作为报复,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8日凌晨向驻有美军的两个伊拉克军事基地发射数十枚导弹。虽然有关此次袭击造成的伤亡美伊还在各执一词(美国称伤亡为0,伊朗则坚持美军死亡80人),但是袭击本身还是让全世界屏住了呼吸。可正当国际社会都在为美国可能发起的反击而担忧不已之时,形势却突然“柳暗花明”。美国当地时间1月8日,特朗普就伊朗轰炸美国军事基地发表了讲话,虽说时常只有8分钟,内容却十分重要。在讲话中特朗普虽然称美国会对伊朗施加更多的经济制裁,但也强调尽管美国拥有强大的军队和精良的装备,但美国不想使用武力。而且“伊朗似乎正在退让,这是一件好事”。无疑,特朗普政府是在向外界传达出缓和的意思。而在7日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拉万希则称,伊朗对核武器“没兴趣”,一旦“受益”,就会重新履行该协议。在发射了导弹袭击美国驻伊拉克基地后,伊朗外长扎里夫立刻声明现在自卫措施已经完成,伊朗不寻求(局势)升级或(发动)战争。两国悬崖勒马的态度不仅让各方都稍微松了一口气,也让此次交手暂告一段落。

各有诉求,投入有限

其实美伊此次的表现并不过于突兀。美国在将国家战略重新定义为“大国竞争”后,就把中俄当做主要对手。基本方向的改变要求美军必须一改过去以恐怖主义为目标的全球撒网模式,将力量重新聚拢于印太、东欧、北极等与中俄相关的核心地区。与之相呼应,美国现在在中东、非洲、以及阿富汗等非核心地区都展现出了收缩迹象。伊朗作为中东大国常年与美国的中东政策相抵触,从体量而言也算美国的一个地区级对手,但是其重要性还远远不及中俄。虽然美伊关系恶化后,坊间不乏两国全面开战的猜测,但如果理性思考难不发现这样的做法实属不智。

美国的国力确实远超伊朗,要成为全面冲突中的胜利者有着十足的把握。但美国也深知伊朗不是伊拉克或者阿富汗,如果要将其原政权推翻,必然需要美国的“舍身投入”,耗费巨大不说,一旦被缠在中东则会给中俄这样的真正对手又一次“黄金机遇期”。为了集中精力于大国,即使美国有意对伊朗进行遏制,在手段和程度上也必须有所保留。对于伊朗而言,苏莱曼尼之死让民众激愤不已,但其领导人则十分清楚伊朗与美国开战败多胜少,更何况由于美国的制裁,现在伊朗国内经济和民生状况堪忧,此时节如果再启战端将愈发雪上加霜。但是要是毫无表示,伊朗政府既无颜在海湾地区立足,也难以向民众交代,因此向美军基地发射导弹更像是一种政治表态,内心还是希望能和美国“一笔带过”。

国家过招,点到为止

其实从国际关系角度考量,一开始美伊之间的形势还是比较危险的。双方这次都没有通过代理人,当面锣对面鼓。首先苏莱曼尼毕竟是伊朗这样一个中东大国的现役高级政治人物,他被美军所杀的意义不同于清除一般的恐怖分子头目;其次伊朗选择从自己的国土,由自己的军队,发射自己国产的地地导弹攻击美国军营;两国的行为在常规意义上都可以被视为向对方宣战。而此次美伊能够及时刹住脚步,除了内心不愿大打出手外,和二者在冲突手段的选择上“点到为止”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此次美国采用了无人机来定点清除苏莱曼尼,这样的做法除了自身零伤亡、低成本外,还有利于控制政治风险以及随后引发的连锁反应。目前国际法对于无人机进入他国领空是否属于侵略行为的判定尚存争议,不论是采用无人机凌空轰炸或是远距离攻击,不论是否成功或被击落,这种武器平台的参战对敌方产生的刺激和将会受到的道义谴责,都要普遍小于派出有人战机或地面部队跨境打击,更不用说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在去年6月,伊朗击落了美国的全球鹰无人机,但最终双方未将此定义为战争行为,避免了冲突升级和外交纠纷。而且由于无人机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军方和政府事后甚至可以推脱为“机器故障”。这些都为无人机袭击发生后两国的斡旋留下余地。另外一直有传言称此次美军有意采用了威力偏小的“九头蛇”APKWS型70毫米制导火箭弹,如果属实的话摆明是要降低附带伤亡以减少后续的麻烦。

苏莱曼尼被刺杀现场

伊朗在发动报复时也是同样精心策划。据称当天伊朗革命卫队向伊拉克境内阿萨德空军基地发射了10枚“征服者313”中近程弹道导弹,通过卫星照片显示,美军基地被击中的目标主要是“远征机库”,兵营等人员密集区没有受到波及 。而“征服者313”导弹2015年开始在伊朗军队中服役,是“征服者110”系列的第五代产品,射程约500公里,可采用激光或者电视制导的末制导装置,打击精度较高。如在2018年伊朗就使用“征服者313”导弹,对伊拉克境内的恐怖分子基地进行了精确打击,当时伊朗电视台还展示了执行目标指示任务的无人机拍摄的导弹精确命中建筑物指定位置的画面。所以此次袭击“远离人群”的原因很可能是伊朗方面有意为之。另有消息指出,伊拉克方面在袭击发生前就已经收到伊朗的口头“预警”,考虑到美国与伊拉克的关系,很难不让人怀疑是伊朗让美国早做准备,而所谓的袭击“造成重大伤亡”则像是宣称策略。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双方的真实意图都及时被对方所理解,并同时开始收手,防止了时态的扩大。而此次美伊直接交手一个回合后立刻将局势引向缓和,也给今后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正面的一个示范案例,那就是当两个国家行为体爆发矛盾时,在不伤及核心利益并保存国家尊严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蜻蜓点水”般的有限动武方式“文明过招”,从而在表达强硬立场的同时将造成的伤害降至最低,这对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兰正顺(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会员)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