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坦克生存性最大致命缺陷,最佳解药竟是:让人头晕脑胀的游戏技术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候知健

要说汽车上最值得花钱的配置,恐怕要首推倒车摄像头;在把车尾盲区的情况有效显示在驾驶仪表台上以后,它不知给避免了多少事故的发生。在近些年,越来越多的车辆开始配备右侧摄像头、乃至于360度环视摄像头。

T55坦克的车长观察条件

和驾驶舱四面都是玻璃窗的民用汽车比起来,各式装甲车辆的视野不知道要糟糕到哪里去了。在装甲车辆的设计上,处理车辆人员视野与防护性能的矛盾,一向是特别矛盾的问题;尤其是装甲车辆的服役年限很长,更新换代远远不如民用小车快,因此在现在的很多主力装甲车辆上,还能见到因为视野问题而导致防护能力被大幅度削弱的现象。

图片:豹II坦克为了给观察瞄准设备留出光学通道,右侧的炮塔正面主装甲被削弱的非常厉害。现在的话一根细细的光纤就搞定了,完全不用削弱主装甲——这是最新的装甲车辆能用环视技术的关键原因之一。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新时期设计的装甲车辆也越来越多的开始采用民用汽车上的流行技术。要指出的是,由于设计上必然的保守偏向,以及工作环境的苛刻程度更高(比如最低温度、最高温度)等原因,军民两用类技术在武器装备上的应用,经常是主要性能指标(比如CPU的工作频率和计算性能、摄像头的分辨率和成像效果)民用优于军用,而且应用时间早于军用。

英国新型装甲车辆采用16个摄像头实现360度环视

那么现在迎来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在装甲车辆也采用360度环视以后,如何更有效的发挥这种战场坏境感知能力?目前流行的AR(比如谷歌眼镜)和VR头戴虚拟显示器,应该会是相当有潜力的发展方向——实际上现在F35等最新型战斗机搞的带显示功能的头盔,技术思路和具体功能上与AR就有极大的共通之处。

F35的头盔显示器

VR显示效果

战斗机相比,车组成员的人数和分工一般要复杂一些;比如驾驶员负责开车,装填手(具备自动装弹机的车辆就不需要了)给主炮装弹,射手负责瞄准和开火;而车长总揽全局,观察四周环境,接收上级命令、与邻近友军单位协同、向车内的其他人下达指令。

阿帕奇武装直升机的头瞄与机炮是联动的,飞行员看向哪里,机炮就指向哪里。

在这些人中,装填手肯定是最不需要、也不能装备VR头盔的。对于其他人则不同,无论是射手、驾驶员、还是车长,VR头盔都能带来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尤其是驾驶员和车长。

毕竟说到底,任何由人来操作的武器装备;最大的性能瓶颈,往往都出现在如何尽可能高效(信息量丰富,而且传递速度快,方式直观)的将信息传递给人这个环节上。高分辨率VR带来高度接近人生理结构极限的广阔视野、直观的辅助提示信息,其信息传递效率是现有的小尺寸显示屏幕、光学观察窗口所完全无法相比的。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请输入评论内容

举报成功

举报

请您选择举报的原因

说说你的看法

打开APP
意见/建议 反馈入口
  • TOKEN
  • 标题/昵称
  • 反馈内容

已反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