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士兵,子弹打光之后跑去敌营买,倒卖军火严重到什么地步?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观察眼
苏联的解体,被誉为是上世纪最大的地缘灾难,甚至在苏联解体前夕,法国和英国都不希望它解体。虽然俄国也很不情愿,但还是无力阻止13个加盟国的离去,还好它继承了大部分苏联的遗产,完好的控制了北高加索这块战略要地,进而控制了里海盆地周边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大家都知道,这是今天俄罗斯经济的支柱。但是,这些资源丰富的地区并不愿意安分守己。
车臣位于北高加索,这里的格罗兹尼油田举世闻名,二战期间,德国的蓝色行动方案,就是为了争夺这部分油田。车臣在苏联解体的大环境下,一直谋求更大的自治权,甚至要求独立。俄国在拥有里海油气田、西伯利亚资源宝库的情况下,对北高加索能源的依赖程度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但车臣的行为给其它俄联邦地区做出了不好的表率,如果让它就此独立出去,谁也不敢保证不会引起连锁反应,俄国的麻烦会接踵而至、损失也会越来越多。
起初,俄国对车臣还是以安抚为主,毕竟它在继承大部分苏联资产的同时,也承担了许多债务,不能允许重要的资源产区有失,快速重建稳定的经济才是工作重点。但随着车臣的变本加厉,俄罗斯忍无可忍,叶利钦只对车臣进行了有限的打击,但是在铁腕总统普京看来,一味妥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大规模战争就这样开始了。
相比俄罗斯完整的军事工业和庞大的人口资源,车臣只是个弹丸之地,它的面积仅有1.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百万,就算有高加索山脉复杂的地形优势,也不可嫩长期抵抗绝对优势的俄军。在苏联解体10年后,普京集中10万大军进攻车臣,随后发生了著名的格罗兹尼之战!这座城市是车臣的中心,也是著名的空战王牌“埃里希-哈德曼”首次参战的战场,似乎注定战火不断。在付出惨重代价之后,俄军控制了这块战略要地。
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打仗,要知道,10年前车臣和俄罗斯还是一家人,这导致很多参战士兵不愿意全力作战。尤其是没有强大后勤支持的车臣一方,他们不仅缺少现代化战争的装备和训练,连基本的弹药都无法满足供应需要,甚至在激烈交火之时,车臣武装竟然要求向对面的俄军购买子弹,俄军前沿指挥官当然会拒绝这种要求,但也深深明白一味的全力进攻不是办法,心理战才是结束战争的关键。
因此,多次出现这种现象之后,俄方还真的高价把子弹卖给了他们,这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战,告诉对方:我们有充足的武器弹药供应,强大的俄罗斯是不朽的后盾,而弱小的车臣没有独立的可能。可能有人会问,车臣怎敢到敌人那里买弹药呢?这种事确实有发生的可能。
因为苏联解体后,原本庞大的武装力量失去了经济支持,官兵连工资都没有更别说基本的生活保障了,因此倒卖军火蔚然成风!以这个时代为背景拍摄的好莱坞大片《军火商》广受欢迎,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多少反映了俄军贱卖装备的事实。熟知这些套路的车臣武装,当然有向俄军购买弹药的理由。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