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美军士兵随身弹匣丢失,被军方告上军事法庭,结果不了了之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利刃观察眼

众所周知,战场上分秒必争,特别是在交战状态中,为了保证火力输出的连贯性,更换弹匣的速度与效率非常关键。一般而言,各国陆军士兵常规携带5-7个弹匣,子弹量在150发-210发之间,这个要根据枪械种类具体细分(机枪射手、特种兵等携带的子弹更多)。

在中等规模战斗下,士兵在连射状态下不到1分钟就会消耗1个弹匣。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士兵更换后的空弹匣也不会随意丢弃,而是会存放到战术背心中等待补给。这样的做法,不仅是节约再利用的考虑,也是为了在突发状况下,士兵们能够进行战场自我补给,保证持续作战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贯彻保护空弹匣的理念,美军甚至制定了严格的军规。根据美国媒体的报道,在阿富汗战争期间,美军一名士兵在与敌军交战中受伤昏迷并脱离了大部队。然而,当他醒来幸运地返回部队驻地之后,不仅没有得到上级军官的任何安慰和褒奖,反而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原来,这名士兵在重返基地的途中丢失了随身携带的空弹匣。按照美军的军法规定,他将因此被告上军事法庭。不过,美军高层为了鼓舞士气,考虑到这名士兵英勇作战的表现,最终免除了这一处罚,但依然要求他为此做出相关赔偿。

首先来说,和枪械研发突飞猛进的大环境相比,现代弹匣的设计与做工也越来越讲究技术含量。一般来说,各国都有专门的生产线用于生产弹匣。与此同时,弹匣和子弹的配装也并不是出厂就完成的。子弹通常都是以散装状态储存在弹药箱中,在战前发放到士兵手中,由士兵手动配装到弹匣里。

但凡事都有例外,奥地利的军工企业研制生产了预装弹匣,子弹在出厂后就已经装满弹匣,可以直接使用。不过,这种设计并没有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同。因为子弹如果预先放进弹匣,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压迫力,对于弹匣中关键的弹簧造成损伤,大大降低使用寿命。毕竟,弹匣的造价不菲,本身就属于可回收利用的配件,一旦因为弹簧损伤而报废,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正是基于弹匣子弹预先分离、需要手动填装的原因,各国军队士兵在战场上都不会轻易丢弃空弹匣。因为军队都有专门的后勤补给部门和战场补给点,士兵们只要在战斗间隙进行弹药补给,为空弹匣填装新子弹就能迅速重新投入战斗。

保留空弹匣的做法不仅节约了成本,也减轻了后勤运输压力。毕竟,仅仅运输子弹要比连同新弹匣一起运输更加轻松省力。不仅如此,在战斗胶着状态下,随身保留空弹匣的老兵还可以在战场上搜集弹药及时补充。而对于丢弃了空弹匣的新兵来说,就很难做到这一点了。因为各国装备的枪械规格、口径各不相同,弹匣规格也很难做到统一。由于弹匣不通用,即便是在战场上捡到了敌军士兵残留的满装弹匣,也无法使用。

尽管各国都不允许士兵随意丢弃空弹匣,但在紧急情况下下,士兵们根据战场形势依然可以无视这一规定。毕竟,战场上分秒必争,稍微有所迟疑就有可能面临生命危险。因此,各国军队在新兵训练时都会重视士兵快速换弹匣的能力培养。一般情况下,一名老兵能在3秒之内完成快速换弹匣的动作,进而保持持续火力输出。在这种危机关头,士兵们没有任何时间回收空弹匣,将会在战后打扫战场完成,或者由专门的后勤机构统一回收。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