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专家立大功,成功研制二代阻拦索,4秒停住80吨舰载机

军迷圈官微
文|小康视野
航母舰载机着舰一直是航母研制技术的难点之一,作为舰载机着陆的重要保障,目前全世界仅仅中美俄三国具有独立研制现代化航母阻拦系统的能力。而当初辽宁舰改建和服役前,由于俄罗斯拒绝向我国提供阻拦索技术,国外某著名防务杂志的著名主编还曾撰文称辽宁舰将因为没有阻拦索而最终"升级"为一艘搭载直升机的超大型两栖攻击舰,不过很快这名主编就遭到了辽宁舰有力的打脸回应。在我国军工专家和民营企业技术专家的共同努力下,航母阻拦索和配套阻拦系统研制成功,毕竟我国是一个工业基础完备且科技水平较高的大国,还拥有大量尖端科研人才和雄厚的财力物力支撑。
辽宁舰装有四根阻拦索
航母阻拦索的材质要求极高,其使用强度要求属于技术难度最高的锁具。作为航母载机着舰阻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现代化海军的阻拦索材质技术难倒了包括英法德日在内的一大片西方技术制造强国。由于舰载机着舰时为了防止尾钩未能挂索或挂后脱落以及阻拦索断裂等情况的出现,需要保持一定的速度可以再次复飞,所以阻拦索往往要承受十几二十来吨的载机以200公里每小时的冲击,且由于航母跑道有限,一般两三百米长,远小于陆上跑道的距离,所以阻拦系统必须在短短数秒的时间内将载机彻底停住,这无疑对阻拦索材质的可靠性提出了巨大的要求,阻拦索需要能够有效应对瞬间上百吨重量的冲击。美国和俄罗斯近年来都发生过着舰时阻拦索断裂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战机损毁事故,而我国的阻拦系统经过验证表现出了非常好的可靠性。
辽宁舰航母阻拦索截段
辽宁舰所使用的阻拦索材料以麻纤维为核心,采用特种钢丝围绕其反复缠绕和成型处理,并以润滑油浸润以提高阻拦索的整体韧性和横向平滑度,三位来自民营企业的材料专家为辽宁舰阻拦索研制做出巨大贡献。而世界航母技术依然在不断发展之中,包括航母阻拦系统也在不断发展中,美国一直是航母技术发展的领头羊,其目前已经在入役的福特级航母首舰"福特"号上采用了多达23项新技术,其中就包括第二代航母阻拦技术:电磁阻拦系统。不过我国海军科研专家马伟明院士也在近期成功跟进了这一技术,经过无数次测试验证,我国自主研发的电磁阻拦系统能够在4秒内停住载机的重量上限达到80吨,未来我国固定翼预警机乃至歼-20战斗机上舰已经毫无阻碍,毫无疑问这项技术未来对我国军事能力的提升所具有的重大价值难以估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教授为我国航母事业做出卓越贡献
电磁阻拦技术到底有多强大呢?其实航母上很早就有阻拦装置了,在二战时期,航母阻拦索的效力很低,一艘航母往往装有十几根阻拦索,此外还有数道阻拦网辅助,而进行着舰的不过是载重4吨多的小型战机。如今的固定式舰载机往少了说也有十多吨,虽然也有短距垂直起降的战机,但是航母上如果能搭载重量更大的重型战机和预警机,那么整体作战能力必然提升很大,而且垂直起降的着舰效率很差,远不及拦阻方式来得迅捷,实战中很可能出现垂直起降战机大量进行拦阻降落的情况。完整的航母阻拦系统除了阻拦索外还包括拦阻机、拉动缓冲器和控制系统。而电磁拦阻技术作为新一代拦阻技术除了能够提供更强大的拦阻承载外,还具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由于电磁力对载机整机的作用力分布比较均匀,其极大的降低了拦阻过程中对载机的机体结构的损伤。现代舰载机着舰时冲击力和动能极大,航母阻拦技术也被作为核心技术,有钱也买不到,只能靠自己。
国产电磁阻拦装置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