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这个国家,最喜欢跟美国硬刚,连无人机都打下来过

军迷圈官微
文|铁血视角
在中东,有一个国家跟周边国家有点格格不入,以至于在西方国家的口径下,这是一个诞生恶魔的国家,它就是伊朗。
在很多人的眼里,伊朗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国家,它总是如孤岛一般,与世界格格不入。
但是你知道吗?
伊朗其实是一个大国,伊朗的人口足足有8000万人口,占地面积大约是160万平方公里。 它们的经济被制裁10年后,在世界排名仍然有第18的GDP,可想而知,这绝对是一个大国。
今天,小编就带来的是网友花花的伊朗见闻。
刚到伊朗的时候,发现这里并没有想象中那般落后。就我所去过的十几个国家来看,伊朗在发展中国家中算比较好的。社会秩序、基础设施、还是工业基础,教育水平都不错的,如果仅在德黑兰看看,也有点欧洲中等发达国家的意思。
但是一旦你在这里停留24小时,你立马会发现这个国家的一些问题。
首先, 互联网不行。
伊朗的WIFI勉强能连上微信,但基本发不出朋友圈,网络延迟相当慢,网速基本保持在每秒几十k左右。
如果想愉快的网上冲浪,必须在当地办电话卡,但是这种电话卡流量很少,出了德黑兰基本没什么地方能充值,让人非常烦。
此外,全世界的银行卡伊朗都用不了,所以出发前必须带好足够的美元现金,这又是一个麻烦,因为带少了怕不够,带多又怕丢,也让人两难。
除此之外, 伊朗这国家最大的问题就是乏味,具体表现是晚上六点之后基本没地可去,没酒吧就不说了,伊朗这国家连夜市和电影院也基本没有,商场有,但里面主要卖电子产品,没有任何休闲娱乐,书店有,但基本没外文书。伊朗白天街上是“一片漆黑”,晚上则连个人都没有,加之酒店又没网,所以在伊朗生活最大的挑战的就是-----寂寞。
此外,在伊朗吃饭也是个大问题,伊朗这国家中餐馆和洋快餐都是标本般的存在,本地人吃的食物很单调,就是面包和大饼。本来伊朗就干燥,当地人吃东西还特喜欢烤,所以待几天之后基本没有不上火的,而且伊朗这国家基本没什么叶子菜,多的是根茎菜,消化起来颇为困难。
在伊朗生活那些年,我特别羡慕朋友公司里的伙食,一般有一定规模的中资公司办事处都有自己从国内请的厨师,也有各种从国内定期运抵的调料和伊朗市场上搞不到的原料,所以吃得还算过得去。还记得每次跟朋友见面,都吵着让他给我带老干妈和豆瓣酱就觉得好笑。
说完了吃,再来说说住。
德黑兰是伊朗最大的城市, 但这里很少看到高楼大厦,大部分人都是住的矮楼,富人一般都住在北边山腰上的住宅区,各种高层的公寓和别墅不少。
跟中国不同,伊朗人很喜欢铺地毯,并且席地而坐地聊天喝茶,甚至聚餐什么的活动都在地毯上进行。这或许跟原来的游牧民族习俗有渊源。伊朗的地毯举世闻名,一条好的地毯基本上可以是家里最值钱的物件之一,宿舍里也是如此,每间都铺有地毯,基本上除了做饭和睡觉,只要在宿舍里基本上伊朗人都坐在地上。
我每次到伊朗朋友家做客,他们几乎每次都是邀请我在地毯上用餐,但他们都有从小培养到大的强大的盘腿功力,吃饭自如,而我每次都是把双腿往边上一放,以一种他们看来很别扭但我很舒服的姿势坐着,他们会关切的问我 “你的姿势这么别扭,是不是不舒服啊?你可以盘腿啊!”
我只能笑笑说我觉得这样挺舒服的,无法解释更多,因为我不知道“我韧带不好,盘腿太不舒服了”的英语怎么说!
再来说说交通。
伊朗的交通已经被吐槽无数次,除了习惯还有各种管理问题。
在德黑兰出行如果没有出租车不可想象,尽管公共交通费用便宜到几乎可以忽略(比帝都还要低),但没有出租车要去很多地方还是很费时间。 伊朗的油价基本上相当于水的价格,但并不意味着出租车就一定便宜。
所有的私家车都可以作为出租车载客,也有专门的出租车行可以电话预定。出租车绝大多数不打表,上车之前跟司机说好目的地和价格,谈成了就开路;另外出租车是可以临时拼车的,一般如果不跟司机谈妥他会中途停下来招徕乘客也说不定。
由于没有行业标准和管理规定,出租车的情况千差万别,最夸张的是本来早已报废的车仍然可以上街,除了喇叭不太响到处都响的车我们也不是没有坐过。
我跟朋友出门就招到过一辆车,司机也不事先问我们去哪里就直接招呼我们上车,交流了几句他忽然拿出了纸和笔,尼玛原来是个聋哑人……
另外,我还听朋友说过他曾经坐过一辆破旧的车,看司机换挡和转方向盘都只用一只手觉得奇怪,仔细一看差点吓尿——另一只手居然是假肢!
最后再来说说伊朗人对中国人的态度。
整体来说, 当地人对中国人还算友好,甚至在有的地方还非常受欢迎。就以德黑兰为例,一般中国人走在大街上,沿途一路都会有人不停的给你打招呼,胆子大的甚至会上来给你聊上几句,合影什么的更是家常便饭。以至于到后面的时间,有时候给我打招呼,我都假装没听到,有些疲于应付。
虽然国际上总丑化伊朗,但伊朗人还是不错的,当地的小朋友怕我吃亏,带我各种钻狗洞逃门票,我其实不喜欢逃票,但无奈盛情难却,只好勉强为之。
另外,伊朗官方对中国并没有过多宣传,电视新闻上更多还是美国的报道,毕竟老美才是伊朗斗争的主要对象。
之所以如此, 我认为还是伊朗对中国的依赖并不大,目前中国对伊朗的帮助也十分有限,就像金灿荣教授曾在节目上讲过,中国对中东事务并没有太大的战略规划,自然就不会引起伊朗的过度关注。
今天的互联网上,充斥不少伊朗黑新闻,都是伊朗的负面消息,我分享的这些真实的伊朗的经历,也是希望给大家提供更多的视角去看这个国家,毕竟就伊朗而言,它们也并不差。
资料来源
素材来源:知乎、天涯、马蜂窝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