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F35战斗机雷达已交付500套,对地性能开挂,对空性能惨遭枭龙鄙视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虹摄库尔斯克

近日,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已经确认交付第500套AN/APG-81有源相控阵雷达,用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F-35“闪电”II战斗机。诺斯罗普·格鲁曼AN/APG-81雷达是F-35先进传感系统的基石,为其提供超强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并转化为平台的杀伤力、有效性和生存能力。

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F-35项目主管克里斯·菲茨帕特里克对这一里程碑式的交付表示欢迎,他说:“作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领导下的F-35团队主要成员,我们在设施和设备上进行了持续投资,在工艺和设计上也进行了生产改进,通过二次采购扩大供应链能力,帮助实现了这一里程碑式的交付。”

图片:F-35战斗机机头尺寸有限,装备的雷达比F-22的雷达探测距离要少1/3。

AN/APG-81雷达具有远程主动和被动空对空和空对地模式,以及电子战和情报,监视和侦察功能。

AN/APG-81雷达的技术来源是F-22战斗机上面的AN/APG-77有源相控阵雷达,但AN/APG-81发射/接收模块(T/R单元)上比只有1000个模块的AN/APG-77要多一些,达到1200个模块,

不过,AN/AGP-81雷达在探测功率上比F-22上面的AN/APG-77要差很多,少了整整1/3。也就是说,AN/APG-77雷达的最大探测距离可达150-200千米,少了三分之一就是少了50-70千米,只能够达到100-130千米左右。

图片:F-35上的AN/APG-81雷达已经交付了500套。

这种设计实际上是要保证F-22战斗机的空中优势。毕竟F-35战斗机属于国际战机,要出口给其他国家的,不能够威胁到F-22战斗机的优势存在。

另外,由于F-35战斗机的雷达罩尺寸偏小,而机首下面还设置了一个EOTS光电瞄准系统挤占了空间,导致AN/APG-81雷达的体积和重量只有F-22上面AN/APG-77雷达的一半,后台空间也非常过小,导致冷却系统等性能受到限制。

图片:装机试验的中国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

这个空对空探测距离并不出色,在珠海航展上,中航南京14所展示的给“枭龙”block 3批次战斗机所研制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同样具有1000多个T/R单元组件,作用距离达到170公里,空对空作战性能上完全不亚于甚至超过了F-35战斗机的AN/APG-81雷达。

图片:具有三面阵布局的KLJ-7A有源相控阵雷达,可以为“枭龙”战机提供更大范围态势感知能力。

不过,作为联合攻击战斗机的雷达,AN/APG-81雷达还是有不少先进的地方。

首先,T/R单元模块量的增大让AN/APG-81雷达的多目标打击能力明显增强,在有效探测距离内的空中情况掌控能力要强于AN/APG-77要强,探测的位置也更加的精准。

其次,AN/APG-81雷达在对地上模式上占有极大优势,除了传统雷达合成孔径模式进行对地面测绘(SAR)外,还拥有对地面移动目标进行监控的能力(GMIT),同时机载雷达还可以对地面目标进行敌我识别,引导导弹进行攻击的能力。这种能力在战斗机机载雷达上是第一个实现的。

图片:AN/APG-81雷达更多地是作为对地攻击雷达来研制的。

所以说,如果说对空探测就像是大家比拼探照灯看谁看得更远,而对地工作则是比拼谁看的更清楚。前者是比拼雷达功率,这个还算比较简单的事情,但是后者比拼精度就是很讲究的技术活了。在这方面的研究,估计是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与专注“大炸逼”事业几十年的美国相提并论的!

图片:F-35战斗机未来将以执行对地作战任务为主。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