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英国光辉级传奇:这是史上最坚固的航母,装甲厚度超过虎式坦克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科罗廖夫

前面提到,英国人在航母发展“科技树”上走了一条与美、日都不同的路。继“皇家方舟号”之后,英国人在装甲航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特别是考虑到英国舰载战斗机在近海实在是难以与梅塞施密特、沃尔夫这样的怪物抗衡,加之德国空军俯冲轰炸机的可怕威力,英国人决定采取最简单粗暴的办法来保证航母安全,那就是——加强装甲!

某种程度上说,“光辉级”是“皇家方舟号”的“针对防御俯冲轰炸”的装甲特别加强版。两型航母都出自同一总师D福布斯之手,舰型、动力系统基本一致,但与“皇家方舟号”不同的是,“光辉级”只有一层机库,设计搭载舰载机43架,实际一般搭载35-48架,载机量相比“皇家方舟号”要低不少,和美军吨位相似的“埃塞克斯级”比,由于舰载机运作思路的差异,载机数更是只有后者的一半。数量过少的舰载机,为后续的作战行动中留下了隐患。

但是,“光辉级”尤其强大的,还是它著名的装甲。其舰体侧舷、机库侧壁装甲都达到了114.3毫米厚,飞行甲板装甲也达到了111.2毫米,比“皇家方舟号”的64毫米几乎翻了一倍,机库甲板装甲也达到34.5毫米,可谓身披重甲。110毫米厚度的装甲是个什么概念呢,二战时期德国虎式坦克正面装甲厚度也只不过100毫米,这说明光辉级航母的防护能力堪比虎式坦克。在装甲飞行甲板的加持下,其舰体可以抵御450公斤炸弹的攻击。独特的装甲飞行甲板设计,为其提供了很强的生存能力。

光辉级航空母舰共建造了四艘,首舰“光辉号”于1937年开工,1940年服役。其二战中在马耳他岛的遭遇,就很能说明“光辉级”独特的技术特点。

1940年11月,英国海军以“光辉号”为核心的航母编队夜袭塔兰托,重创了意大利舰队,大出风头。但好景不长,1941年1月,希腊的战事越发紧张,地中海的关键要塞马耳他,也开始承受着德意军队越来越猛烈的海空攻击和封锁。1月7日,为支援希腊的抵抗,以“光辉号”为核心的舰队从亚历山大港出航,护航着运输船队北上,经马耳他驶往希腊。

1月10日12时许,在马耳他岛附近,英国舰队被意大利侦察机发现了,2架意军鱼雷机开始对舰队发起试探性攻击。“光辉号”正在空中警戒的4架战斗机向意机扑出,但狡猾的意机主动撤离了。稍后,一个大型德军机群向英军舰队逼过来。“光辉”号立即召唤执行巡逻任务的战机迎击德机,但空中待战的飞机要么弹药耗尽,要么燃油不足,不得已飞向马耳他装弹加油。这个时候,“光辉级”航母载机数量不足、飞行作业调运效率低的弱点淋漓尽致地暴露在德机面前。整整15分钟之内,居然没有一架舰载战斗机能够上天迎敌。与太平洋战争早期,美军航母30多架“野猫”轮流放飞以保证航母防御圈内长时间有空中待战飞机的能力相比,“光辉级”的空中兵力实在过于捉襟见肘。而且,与美、日航母大约半小时可放飞30-40架舰载机的效率相比,1941年1月10日这天,“光辉号”的航空保障效率可谓是“龟速”。

苦于空中没有可用的飞机,英国舰队只能依靠高炮阻拦德机的空袭。但114mm炮和2磅“砰砰”炮构成的火力,和太平洋战争中美军舰队密集如火山爆发式的火网比,威慑力实在过于有限。12时38分,德机针对“光辉号”的空袭开始,约7枚炸弹直接命中“光辉号”——对排水量2万多吨的航母来说,这绝对是一次暴击。无论是美军还是日军,几乎没有哪一型航母能扛得住这个数量的炸弹直接命中。而且,这7枚炸弹完全没有让“光辉号”伤筋动骨,“光辉号”仍以14节航速在机动。虽然其航空保障效率实在太差,但重装甲带来的变态防护力确实也令人称道。

下午16时许,德军的15架轰炸机再度临空。由于飞行甲板在之前的空袭中受损,“光辉号”上仍没有一架飞机能起飞迎战。幸好在马耳他基地加油装弹的4架战斗机返回,与德机展开空战,稍微缓解了“光辉号”的险情。但最后,“光辉号”仍又挨了3枚炸弹,这下动力装置终于顶不住了。好在离马耳他岛距离不远,3艘拖船将其拖回马耳他,“光辉号”侥幸逃过一劫。在整个交战过程中,依靠重装甲庇护,虽然“光辉号”共中10枚重磅炸弹,全舰舰员也仅死亡83人。

经此一战,“光辉号”就此告别地中海,驶往美国诺福克船厂修理。1944年,更换大量美制设备,特别是加强防空火力后的“光辉”号驶抵锡兰,与美国“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组成第70特混舰队在东印度群岛作战。1945年,“光辉”号加入英国太平洋舰队,编入第57特混舰队参加了进攻日本的作战。冲绳战役期间,遭到神风自杀飞机攻击而再次受伤。不过,又是因为超强装甲的庇护,“光辉号”仍无大恙,与“富兰克林号”惨烈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但是,英国人这种重装航母的设计,终究没有成为主流。航母毕竟是一种进攻性平台,装甲再厚也是被动挨打,远不如舰载机足够强大,御敌于防御圈之外。“光辉级”也随着那支曾经纵横四海的大英帝国海军一起,逐步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