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星空迷彩”太重要了:沙漠作战不再尴尬 终于告别“蓝精灵”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利刃军事

利刃/ZH

星空迷彩自国庆阅兵亮相后,马上在军迷中沸腾了,不仅"蓝精灵"会成为历史,而且以后不再按军种配发作训服,而是按部队的驻训区域配发迷彩服。比如我们的吉布提基地的官兵,也可以好好的融入到沙漠中了。

迷彩可不是小事,它事关官兵的生命安全,如果是指挥官/关键技术岗位士兵,比如电台兵、医务兵、对空打击联络等关键岗位,其人身安全就会左右一场战斗的胜负,进而影响一场战役的成败。总之一句话,军服不仅是部队的象征,还是敌我识别和伪装的保证。

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携防一体背心(插板),轻量化作战靴,多功能模块化头盔,IR识别章,低可视度军衔都是军服的组成部分,可喜可贺的是,这次的军服,把整个系统都囊括了。

其实,迷彩的要求很简单,就是让单兵和外界环境融合,让人体的轮廓消失,并且能够弱化人体红外特征,让敌方的红外夜视仪失效。但是做到这些很难,因为外界环境多变,背景色彩千变万化,当然如果是越战那种雨林就另当别论。所以,军服的颜色应当包含各种环境下的颜色,比如草丛,林地,荒漠,高寒山地荒原。

有了各种颜色之后,还要按照实地环境各种颜色的占比,均匀的混合,才能够最大程度的伪装。这方面的先驱者是德斑迷彩,战地环境中的各种颜色都包括了,并且斑点和斑点之间的轮廓模糊,混合均匀,哪怕近距离的观看,也是非常不清晰的。当然,这也就起到了迷彩的作用。反观美国的经典四色丛林迷彩,色块之间的轮廓还是非常明显的,直到数码迷彩的引用,效果才有所改观。

当然,后面美军CP迷彩就更加实用和通用了,然后把全世界的迷彩都"带飞了"。但是,所有的迷彩,都是为了特定的作战行动准备的。美军的目标在哪里?中东。除了70年代的越战,80年代在自家后院的一些行动,比如入侵格拉纳达,其余的时间,不是"黑鹰坠落",就是"沙漠军刀"、"海神之矛行动",而这些地区刚好是CP迷彩最适合的区域。所以,什么样的作战环境,配什么样的迷彩,才是和平之师的最优选择。

星空迷彩的优势,可以说是世界领先的,首先,色块小了,混合的非常均匀,且有大有小;其次,不仅和德斑一样混合的均匀且模糊,而且远近会呈现不同的颜色,和一些立体画一样,这就让星空迷彩"立体化",从而模糊不定。并且,那些反差明显的"白点"让迷彩服的轮廓直接割裂,就好比粉刷墙壁后,工人的衣服看不出轮廓一样。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