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二战时两艘火力、机动性样样出类拔萃的战列舰,命运却截然不同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谷火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战列舰都是各大海军强国大力发展的一种武器,战列舰是大炮巨舰时代的象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列舰依旧在是大国眼中的海战利器,在海战次数较多的太平洋战争中,为了战胜对手,美国和日本均设计、建造了十分强悍的战列舰,其中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满载排水量高达72810吨,装有9门460毫米主炮,被誉为最强战列舰。实际上,单论纸面数据的话,美国设计的蒙大拿级并不比大和级逊色多少,该级舰的满载排水量为70500吨,略低于大和级,但在某些方面,蒙大拿级甚至胜过大和级。对战列舰而言,最重要的指标莫过于火力、防护能力以及机动性,在这三个方面,大和级与蒙大拿级都可谓是出类拔萃。

​在战舰火力方面,大和级主炮的口径大于蒙大拿级主炮,蒙大拿级主炮口径为406毫米,小于大和级的460毫米,这就使得蒙大拿级主炮发射的弹丸的重量明显小于大和级。据悉,大和级主炮弹丸重量高达1460公斤,蒙大拿级主炮弹丸重量为1225公斤,但蒙大拿级共有4座3联装406毫米主炮,即12门主炮,在使用主炮进行一次齐射时,蒙大拿级可投送14700公斤弹药,而大和级的数据为13140公斤。简而言之,在火力强度上,蒙大拿级强于大和级,不过,若论一炮的威力,则是大和级强于蒙大拿级。

​而在对战舰生存至关重要的防护能力方面,大和级与蒙大拿级差距较小。大和级的装甲总重量高达21266吨,在舰艇的主装甲带区域,大和级中甲板以下采用410毫米装甲,倾角为20度;甲板部分,上甲板装甲厚度位35到55毫米,中甲板装甲厚度为200毫米;炮塔部分,装甲最厚的炮塔前部区域装甲厚达650毫米,最薄的侧面区域也有250毫米。至于蒙大拿级,该级舰的防护能力是美国战列舰历史上最强的,主装甲带区域,装甲厚度为409毫米,最下段削薄至259毫米,倾角为19度,由于采用了较为大块的装甲,蒙大拿级对大和级的460毫米主炮有着较强的防护能力,在甲板区域,蒙大拿级的装甲厚度与大和级相差不大。不过,战舰的防护能力不能只看装甲,损管能力的强弱也很重要,在这一点上,美国显著强于日本,多次保住严重受损的战舰。

​机动性方面,大和级的航速为27节,蒙大拿级略快于大和级,为28节,两款战列舰的速度差距很小。综上所述,在纸面数据的对比上,蒙大拿级与大和级各有胜负,都是当时战列舰的巅峰水准,然而,这两款性能相似的舰艇的命运却截然不同。二战期间,大和级共建成2艘,分别为“大和”号与“武藏”号,3号舰“信浓”号在建造途中被改为航母,成为当时最大的航母,“大和”号与“武藏”号均被美军航母舰载机击沉,“信浓”号则毁于美军潜艇发射的鱼雷。至于蒙大拿级,则完全停留在图纸上,并没有被真正建造,虽然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前就完成了蒙大拿级的设计工作,但由于太平洋战场对航母、登陆舰、反潜舰艇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该级舰的建造工作被一拖再拖,加之日本在战场上不断溃败,美国最终取消了蒙大拿级的建造工作。(开云霁)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