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美国关闭定位,大部分国家将无法使用制导武器,唯独两国不受影响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123军情观察室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早已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曾几何时,美制GPS系统几乎垄断了全球军用与民用市场。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部分制导武器对美制GPS还有很大依赖,即使是抱着实用为主的思想,这还是具有很大的隐患的。毕竟在战时,美国完全可以关闭某些地区的导航卫星,那个时候部分武器的打击精度可能会显著降低。为此,世界上一些有能力的国家或是组织开始寻求研制属于自己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这其中包括中国、俄罗斯还有欧盟。不过相较于中国的"北斗"、俄罗斯的"格洛纳斯"而言,欧盟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的成熟度较低,且其民用性较强,军用性较弱。因此即使在"伽利略"已具备早期操作能力的当下,欧洲国家仍对美制GPS全球定位系统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当今的这个世界上,如果美国关闭GPS,很多国家的制导武器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失效,但是只有两个国家除外,这就是俄罗斯与中国。

单从军事方面来讲,中美俄可以说能排名世界前三。虽然中国与俄罗斯并不是超级大国,但也具备发展成超级大国的实力。因此,美国一直对中国及俄罗斯的发展较为敏感,并不时流露出些许的敌意。着眼于国防安全及经济发展,中国及俄罗斯都有必要也有需求研制出属于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大家应该知道,冷战时期美国及苏联的航天工业发展迅速,双方都向深空发射了大量的航天器及探测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美国GPS项目上马,到了七十年代末期,苏联也开始着手研制自己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因当时正处于冷战时期,双方的军用需求都很大,且科技发展有限,无论是GPS还是"GLONASS"的水平定位精度都在100米左右。即便如此,这两种卫星导航系统也可为搭载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提供有效的制导。但因苏联方面电子设计水平较为落后,"GLONASS"卫星的使用寿命较短。很长一段时间内,GLONASS系统只有不到10颗卫星处于工作状态。而且因俄罗斯及苏联并未大力开发民用市场,导致GLONASS的普及度远不如美制GPS。03年的伊拉克战争使得俄罗斯颇受震动,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使用各种制导武器在战争初期对伊拉克重要目标进行点穴式打击,十分高效。自此之后俄罗斯开始重新重视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工作,但因经济条件有限,GLONASS发展地较为缓慢。

我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涉足卫星导航系统的研发工作,并制定了"三步走"战略。但真正的快速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事情了。由此来看,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也与综合国力有着较大的关系。在去年近一年的时间中,通过高密度发射的方式,我国将近20颗北斗卫星射入深空。预计在2020年北斗系统的服务将能覆盖全球,届时其将成为世界一流的卫星导航系统,可为我国国防及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像巡航导弹、弹道导弹、反舰导弹这些武器,为实现高精度打击需要依靠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也有利于我国对外出口多种卫星制导武器。在民生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国与俄罗斯的都是世界性大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也可有效提高本国的话语权及自主性。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