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超级工程”杜加3的侦查范围达2000公里,需要4000名士兵值守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武器正能量

雷达的使用让一切战场变得不再是未知,雷达对抗在冷战期间到达了顶峰,美国拥有当时最先进的雷达,苏联则拥有当时体积最大的雷达。

当时苏联的雷达技术并不成熟,但是为了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他们只能通过建造超级大号的雷达,来满足自身技术的缺陷。杜加-3就是当时苏联研制的一款“超级工程”,它也是当时全球最大的雷达系统。杜加3高140米,宽460米,苏联当时为了建造它耗费了10万吨的原材料,其中包括金属、水泥和电缆。而这仅仅是它雷达系统自身,要操作雷达系统还需要其他设备的辅助,杜加3一套完整的雷达系统占地面积相当于一座城市大小。而操作这款雷达系统也被非一件易事,它需要4000人配合作业才可以使用。

杜加3的确是一个耗钱,又耗人力的工程,但是好在苏联建造并没有白辛苦,建造这么大一个玩意,杜加3的探测效果也达到了苏联人的预期。杜加3的侦查范围达到了2000多公里,性能超过了当时美军最先进的雷达。而且它发射出的电磁波信号极强,会对一些广播信号产生干扰。而它的影响也不仅仅局限于苏联,它一旦工作起来整个世界也会有影响。在它的正常运营过程中,全球的其他通讯设备每隔八秒就会听到一种噪音,这种噪音有点类似“啄木鸟”,所以杜加3也被称为“俄罗斯的啄木鸟”。

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杜加3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而它本身体积也大,构造复杂,更新换代起来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再加上当时苏联解体,没有哪一个加盟共和国可以单独承担起它的运营,所以杜加3也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它也永远成为了苏联雷达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雷达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被解释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人们根据蝙蝠捕食的原理设计出了雷达,雷达在工作时会发出一种电磁波,这种电磁波在碰到物体之后,会自动反馈,而雷达的操作者就可以通过反馈回来的信号,来判断目标物体的位置、高度和方向。我国的雷达事业也有70多年的历史了,从当初的进口、仿制到现在的领先全球,在雷达制造业方面我们仍在不断突破。我们的减灾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和机载预警雷达,已经是目前最先进的技术,而负责两个项目的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十四研究所,是我国雷达事业的起源地,也是全亚洲对打的雷达研究所。

随着五代战机的流行,十四所也将研究目标关注到了反隐身雷达上,而且现在效果显著,这款雷达在2016年亮相珠海航展之后,引起了世界轰动。外国媒体称:中国研制这款雷达有很强的目的性,这将使得美军在亚太地区的F-35战斗机,全部处于中国雷达的监控之下。当然美国肯定不会就此罢休,隐身雷达这项技术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十四所已经将目标放眼到了未来,量子雷达和多度探测技术将是他们的研究方向,目前我国的雷达技术已经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全方位多功能、高度智能化。除了军事领域,雷达也在民生领域有了广泛应用,我国在这项技术上将继续领跑世界。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