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迷圈

最惨悲剧!试射当天导弹发生故障,元帅与百名航天精英尸骨无存

军迷圈官微

关注

文|123军情观察室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在冷战背景下的美苏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特别是在洲际战略导弹的研发上,两国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其中,以举国之力优先发展军备的苏联更因为过于急功近利,埋下了安全隐患。1960年10月24日,苏联按照预定计划准备试射新型R-16洲际弹道导弹(北约代号:SS-7)。这款导弹最大射程达10000公里,可以搭载300万吨与600万吨两种TNT当量热核弹头,威力十分强大。由于整个研发过程不断提速赶工,留下了不少质量问题,试射当天出现了严重故障。让人吃惊的是,当时负责现场指挥的苏联火箭军元帅司令米·伊·涅杰林铤而走险,依然决定继续试射,并强行安排一批苏联专家现场违规操作,进行临时抢修。最终,仓促赶工的这枚R-16洲际弹道导弹发生爆炸,包括米·伊·涅杰林元帅和上百名苏联航天精英灰飞烟灭,成为世界航天史上最惨烈的悲剧。

众所周知,一款武器装备从项目立项到研发、技术定型、完善升级和批量生产,需要经过无数次试验。和常规武器装备相比,洲际弹道导弹更是对技术环节 有着精准苛刻的要求。不过, 在美苏争霸的国际背景下,当时的苏联国内对于军备竞赛有着十分狂热的追求。特别是为了在战略洲际导弹方面抗衡美国,苏联最高领导人给军工科研部门下达了死命令,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完成设计研发,进而生产出可以从苏联本土对美国进行远程打击的洲际导弹,R-16导弹也就应运而生。在苏联扬格利设计局的组织带领下,几乎半数以上的苏联航天技术专家均参与了此项研究,并在1960年完成了前期工作,正式进入试射阶段。

初步技术定型的R-16导弹直径为3米、高达30米、重达140吨,具有10000公里射程。按照预定计划,试射现场由苏联火箭军元帅负责指挥,火箭将在10月24日试射,以此作为苏联"十月革命"的节日礼物。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过在试射当天,苏联人匆忙赶工的后遗症全面爆发,在临近试射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的时候,这枚R-16导弹却出现了故障,无法正常试射。

按照正常程序,出现故障的导弹应当立刻返厂维修,并进一步检查各个环节有无疏漏。然而,涅杰林却坚持现场解决故障,试射计划不容改变。在他的命令下,来到现场的上百名苏联专家立刻赶赴发射台进行抢修。结果,在专家们在为导弹动力系统进行检修过程中,作业时产生的火花点燃了火箭内部燃料,这枚导弹的第2节引擎瞬间启动,燃料被点燃后喷出熊熊火焰波,进而点燃了导弹第1节的燃料缸,顷刻之间发生剧烈爆炸。要知道,R-16导弹装有上百吨燃料,燃料引爆后产生了3000摄氏度高温火海。一瞬间,距离发射台仅有20米的涅杰林元帅以及100多名专家就被高温烈火烧成了灰烬。

惨案发生后震惊了世界。毫无疑问,这是苏联乃至世界航天史上的重大灾难。不过,万幸的是,R-16洲际导弹总设计师杨格利当时距离发射台非常远,成为为数不多的现场幸存者之一。没有活在灾难阴影中的他,继续肩负起R-16洲际导弹的后续研发。仅仅一年后,R-16洲际导弹就成功完成了飞行试验。在此基础上,后续井射型号R-16U导弹也取得研发进展,并于1963年正式服役。截至1965年,苏联装备的现役R-16洲际导弹发射系统高达186个。随着R-16洲际导弹各型号的成功问世,苏联也就此奠定了世界导弹强国的地位。(舍娃)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