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产战机太贵了:只有一个发动机 却比双发重型机单价还高

军迷圈官微
文|利刃军事
利刃/TONE
在僵持了近一年之后,印度国防部还是没能和印度斯坦航空签下"光辉"MK.1A战斗机的83架订单,这其中最大的原因仍旧是那个字:贵。无论印度国防部乃至于印度政府再怎么调查、施压和紧逼,印度斯坦航空对"光辉"MK.1A开出的单价仍高达近7000万美元,这已经和俄罗斯自用款苏-35的价格相差无几,甚至略有超出。
而为了既"支持国产",又不至于花太多钱,印度国防部终于是在近日下了狠招,要求印度斯坦航空将"光辉"MK.1A战斗机的机身部件外包,以降低成本。
图为并排停放的"光辉"和苏-30MKI战斗机,前者比后者更贵。
不可否认的是,从纺织品、手机等电子产品到飞机这种复杂工业品,外包确实是降低成本的不二法门,譬如波音787、洛克希德-马丁F-35在内的军民飞机就是走的外包供应商路线,据此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
但对于印度斯坦航空和"光辉"战斗机而言,即便印度斯坦航空把整个机身都外包给印度民营制造企业,这条路也根本走不通。
图为将要配装在"光辉"MK.1A战斗机上的EL/M-2052有源相控阵雷达。
首先,相比已经造出来的"光辉"MK.1,"光辉"MK.1A战斗机上还有很多"硬货",譬如说以色列EL/M-2052有源相控阵雷达、空中加油组件、综合自卫干扰器……而这些"硬货"当中的绝大多数,都得指望印度国防部掏出真金白银从外国手里买。
事实上,包括发动机、飞控总线、乃至于航空复合材料、航空铆钉这样的标准件,没有国产能力的印度都需要一板一眼地花钱购入。当然西方不会给印度设置任何形式的"禁售",不过价格就不会给印度人开什么折扣,一分钱都不会少。
图为"光辉"战斗机的外包部件产线,条件和现场都非常令人担忧。
其实说到这里,印度斯坦航空乃至整个印度航空工业的症结就已经很清晰了:只要印度的工业基础依旧如此薄弱,无论造的是战斗机、直升机还是航天飞机、印度人都只是在沙滩上搭建城堡,高度仰仗外国供给各式各样的标准件、原材料和子系统。
当然,任何国家要想建立起航空工业系统,"砸钱"、"进口"和"组装"这三大阶段很难绕过。但印度人钱也砸了、进口也做了,组装也组了几十年,就奈何是改变不了现状,这是为何?
图为印度斯坦航空最新交付的"云雀"直升机,该机早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已停产。
答案很简单。比起所谓"印度的航空",印度斯坦航空在这几十年间已经成为了"航空的印度":和甘地家族在利益上的盘根错节,使得它拥有其它军工巨头想都不敢想的权力——比如说获得竞争对手的投标方案、提前知晓印度国防部的研发动态、乃至于把其它竞争对手强硬赶出局,这些对于印度斯坦航空而言都不是难事。
图为印度斯坦航空的苏-30MKI战斗机组装线。
而现如今的印度斯坦航空,已经让印度国防部到了几乎"别无选择"的地步:从海军到陆军再到空军,从直升机、运输机到战斗机,几乎印度三军的每一个重要项目都由印度斯坦航空把持和控制。
既然没有内部和外部竞争,印度斯坦航空自然是敢于向印度国防部开出每架战机7000万美元的天价。至于印度国防部使出的"外包"杀手锏,最终效果恐怕也是相当有限:如果不能让印度斯坦航空自身推动改革,改变印度斯坦航空凌驾于印度三军的现状,那么所谓的降价,只能是痴人说梦。
本文由军迷圈转码显示查看原文